|
|
圈钱新时代:私募股权A股上市第一波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 16:4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刘翼 上海报道 最近,很多人找到张总,希望可以在其公司最后一次股权变更时购得股权。 张总公司所从事的行业是液晶材料制造,公司本身正在A股上市与美国上市之间犹豫,“哪里上市还没考虑好”。几轮与投行商谈后,张总发现A股上市融资效率甚至比美国还要高;投行则怂恿他美国上市,PE(私募股权)退出更加安全、顺畅。 张总公司所从事的行业是液晶材料制造,近几年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广泛应用其企业效益逐年攀升,完全达到了上市要求。 与很多企业一样,张总身边围绕着大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国际投行、想入股的亲戚朋友。这种景象如今已经不那么新鲜:私募股权投资、上市退出、惊人的财富回报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上市狂潮背后 经过几年时间的启蒙、发展,私募股权在中国的收获期已经到来。 企业上市潮已经蔚为壮观:三季度中国企业有73家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218.56亿美元,换算人民币“圈钱”近1700亿元。 “其中33家企业在海外各市场上市,融资74.67亿美元;40家中国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143.89亿美元,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额均达到历史峰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股市目前的火爆状况。”清科集团近日发布的《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上市报告》显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成功上市的公司中,有29家企业受到了VC/PE的支持,融资规模达到138亿美元。 VC/PE在中国企业壮大、上市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另一方面,多家上市公司显现出VC/PE的身影也说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已经迎来第一波上市收获期。 企业上市地点悄然发生变化。除此前热门市场——香港主板、纽约证券交易所、新加坡主板、NASDAQ外,本季度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韩国创业板、新加坡创业板、伦敦AIM市场均有上市案例发生。 在中国提供专业、大型环保解决方案的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首家中国企业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融资1.91亿美元; 生产多媒体与家庭影院的深圳三诺电子有限公司在韩国创业板上市,成为在其上市的第一家中国企业,也是第一家非韩国企业,融资3151.76万美元。 窘困的事件在5年多前,“那时很少人知道PE、VC是什么,我们所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启蒙。”某国际私募股权资本合伙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清科集团的《报告》显示: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数量创新高,达33家,但总的融资额并无与之相应的高度,这主要归因于单笔融资水平较低,我们观察到本季度一半以上的海外上市案例融资分布在1000-6000万美元之间。本季度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单笔融资额最高的是在香港主板上市的远洋地产,融资17.75亿美元。融资额相对较高的是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恒鼎实业和中国传动,分别融资5.30亿美元和3.16亿美元,恒鼎实业的投资者是霸菱基金,中国传动的投资者是GE Capital和惠理基金。 A股退出通道渐成 本季度有40家中国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143.89亿美元,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额均达到历史峰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股市目前的火爆状况。境内上市企业融资额的大幅上升源于上市数量的猛增,本季度40家的上市数量与2006年第四季度持平,几乎是第二季度的2倍,仅比2007年上半年的上市总量少9家。 引人注目的是:境内资本市场有16家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中国企业上市,融资总计120.43亿美元,无论是上市企业数量还是融资额都达到了历史峰值。与海外市场相比,境内上市的具有创投或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中国企业数量比海外市场多3家,融资额高出102.87亿美元。 A股渐渐成为风投选择的目标之一。而在几年前,由于法人股不能流通,私募股权绝对不会考虑中国上市。 清科集团的《报告》显示:三季度深圳中小企业板吸引了35家企业上市,几乎相当于2007年上半年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数量的总和,融资总计20.16亿美元,占本季度境内市场融资总额的14.0%,比2007年上半年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融资总额高出4.49亿美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本季度有5家企业上市,融资规模达123.73亿美元,占本季度境内市场融资总额的86.0%。5家上市企业的单笔融资额均在8亿美元以上,平均融资额为24.75亿美元。 清科集团认为:本季度境内资本市场IPO风生水起的原因有三:其一,境内资本市场本身的发展和完善,已对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其二,“红筹之路卡壳”使得境内资本市场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其三,本季度证监会明显加大了新股的供应量,加快了IPO审批速度,本季度境内资本上市新股的总数明显高于过往季度。 A股退出机制的形成意味着外资PE可以无需绕道红筹模式即可将投资项目变现,这无疑会加快国内私募股权的发展,企业融资结构、成长路径即将发生深刻变化。但另外一方面,有人指出:PE作为一种金融组织形式,本身需要良好的法律系统和资本文化的支撑,才能在投资者和管理人之间建立富有效率的平衡机制。 相关报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