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证监会发审委暂停内地房产企业A股IPO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1日 17:40 中国经营报

  “证监会发审委现在已经暂停了内地企业A股IPO(首次公开发行)的申请受理、审批工作。”一位接近证监会的政府官员日前透露。这位官员还告诉记者,何时结束“暂停”并没有明确期限,不过,在溯及时间范畴上“有一个区间”,在这个时间结点之前提交IPO申请的,将不受“暂停审批”的影响。

  一家正在谋求A股上市的知名地产企业高管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这家企业于2007年9月下旬向证监会发审委提交了A股IPO申请,但随后被告知,目前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IPO申请受理和审批工作已经暂停。“只告诉我们继续准备材料,但何时重新受理没有明确的说法。”这位高管对记者说。

  IPO“暂停”并非地产直接融资政策调整的全部。消息人士告诉记者,明年1月开始,证监会将对房地产企业在A股借壳上市进行全面整顿和清理。未来,地产企业借壳上市的难度可能越来越大。

  针对上述消息,记者向证监会新闻处进行核实,新闻处已将相关问题传至证监会发行部,但截止到发稿时止,未获得明确答复。

  高价抢地中“我们拼不过上市企业”

  在银行信贷全面收紧之后,资本市场这条房企另一融资渠道,也正在受到力度空前的政策挤压。

  潘石屹把SOHO中国(0410.HK)带到香港上市,如今看来,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果一年前他把上市目标定在A股,SOHO中国或许就将要面临“无休止等待”的命运。

  9月28日,证监会否决了华远地产借壳SST幸福(600743)上市的方案。负责华远借壳操作的中信证券(600030)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借壳上市方案正在进行紧张修改,并将于近日重新提交证监会审批,不日将有结果。“肯定在年底之前。”他说。

  而最能刺激房企上市欲望的,无疑是制造了中国内地“新首富”的碧桂园(2007.HK)。4月20日,碧桂园在香港上市,成功融资148亿港元。“碧桂园扩张速度最快的时候,恰恰是中国内地银行业紧缩地产融资的时期,成功在香港上市,在相当大程度上,冲抵了内地金融调控政策的影响。”香港京华一山分析师尤浩然说。

  碧桂园2007年中报显示,截至2007年6月,碧桂园在中国内地土地储备总量高达4500万平方米。在土地价格高企的背景下,获得如是土地储备所必需的资金支持,无疑来自资本市场。

  尤浩然认为,一方面,上市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IPO获得大量现金购置土地;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对已收购地块进行定向增发等手段进行再融资。这实际上意味着,上市之后的土地购置费用,一样可以通过向公众投资者募集的方式完成,企业自身承担的资金压力将大大减轻。

  与“新贵”碧桂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地产业界颇具知名度的阳光100。作为在中国最早的地产开发企业之一,阳光100频频在土地招拍挂市场上失利。对此,阳光100董事长易小迪向记者解释,主要的原因就是资金。在银行信贷全面紧缩的背景下,“我们拼不过上市企业”。正因如此,阳光100也启动了上市计划。“上市是迫不得已的事。”易小迪说,他给自己定的时间表是两年。

  土地市场的情况或许最能解释阳光100急切谋求上市的原因。今年以来,虽然银根全面紧缩,但地产企业“高价抢地”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而最终能够胜出的,绝大多数都是上市公司。今年7月,以92亿元高价在长沙“全国地王”胜出的北辰实业(601588.SH,0588.HK),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2006年10月16日,北辰实业在A股挂牌,此前,北辰已经在香港上市。

  “这样,即便银行不发放流动资金和土地贷款,并收紧开发贷,上市房地产企业投资所需的资金支持也不会受到影响。”中信证券研究部总监王德勇表示。在这样的逻辑下,宏观调控试图通过控制信贷发放,控制资金流入地产行业,遏制投资过热的调控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被“冲抵”掉了。

  避走香港?

  实际上,地产企业在A股借壳上市,也只是股改后近一年来才蓬勃兴起。此前,地产企业在A股IPO也一直十分困难。只不过与如今发审委“主动暂停”的原因不同,彼时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券商冷落。

  “券商主要的收入就是‘通道费’。”一位证券界人士告诉记者。“所谓通道费,就是企业上市之后券商的佣金。每次提交上市申请,发审委会根据企业的经营、资产情况排出一个先后顺序的名单。地产企业由于通常负债率较高,所以,即便提交申请,排名也很靠后,券商保荐成功的效率相对较低,影响了券商保荐地产企业的积极性。”

  因此,自2003年中国地产市场重新进入上升期以来,多数房地产企业都选择在香港上市。北辰实业、华润置地(1109.HK)、首创置业(2868.HK)、上海复地(2337.HK)等近年在内地颇有建树的企业,都早早地完成了H股发行。直到2006年,随着保利地产(600048)、北辰实业相继在A股完成IPO,这种情况才有改观。

  然而现在,形势可能再次逆转。

  “内地上市困难的话,我们就去香港上市。”在得知地产企业A股上市“暂停”的消息之后,一位正在筹划上市的中型房企董事长对记者说。他认为,香港投资者对于房地产企业的价值认知拥有“更开放的心态”。

  记者了解到,目前正在准备上市工作的阳光100,就有赴港上市的考虑。有消息称,目前阳光100正在接受商务部的相关审核程序。但阳光100董事长易小迪并未向记者证实此事。

  避走香港是否是地产企业的上市上策?香港市场能否成为内地地产企业应对调控影响的“阵地”?谜题待解。

  “并不是所有的地产上市公司来香港上市都能成功,你只看到了成功者。”尤浩然向记者表示。2005年,孙宏斌主政期间的

顺驰曾无比接近港股IPO,但最终因资产负债率过高而未能通过聆讯,而2007年9月刚刚在香港成功上市的SOHO中国老板潘石屹也一度抱怨“香港投资者不识货”。

    相关报道:

    内地房产市场续引海外投资者关注

    内地房产新股下周登场 港地产股继续大涨

    外资私募看好内地房产市场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