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保险系QDII或将现身投连账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 07:37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饶婷婷

  虽然保险公司与一些银行、基金公司和券商一样都获得了QDII资格,但与当下银行、基金系QDII产品红红火火的热销相比,投资者与保险系QDII产品仍旧是素未谋面,除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办法的细则尚未出台等原因外,在投资上的顾虑也是重要因素。此外,保险系QDII产品很难“自立门户”,可能采取增设投连账户的方式推出。

  养在深闺人未识

  近日来,QDII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近日发行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限量发行300亿元,发行首日就募集到了千亿资金,中签率尚不足1/3。银行QDII也扎堆推出,短短的两周之内,有4只银行QDII集中发行。而保险系QDII,自今年7月《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后,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虽有种种传闻称保险公司一直在积极进行准备工作,但始终不见产品问世。

  “由于险资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细则目前还没有出台,QDII的推出还存在政策上的限制,很多公司目前都提出了申请,正在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复。”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行业分析人士则对保险QDII产品的缺席并不感到意外。“保险公司肯定不会打着QDII的旗号募集资金的。销售与购买保险产品的目的也都不是为了投资。”长江

证券张凡认为,与银行、基金公司、券商和信托公司都不同,保险公司如果直接发行QDII产品颇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而只能是在保险产品的条款中体现出产品可以投资于香港或者境外市场的设计。

  而根据此前坊间的流传,有保险公司负责人曾表示,其公司正在设计与出国留学相关联的QDII产品,并且增加了保险保障的覆盖功能。”其实质仍旧凸显了产品的保障功能。

  海外概念未必精彩

  “QDII产品引入了海外概念,但并不代表它的收益高。目前的情况是境外资金源源不绝涌向境内,说明国内市场的吸引力更大。”上述业内人士坦率表示,“境外投资收益也要取决于投资工具的选择和投资水平,要运行一段时间才能见分晓。”

  在风险方面,张凡认为,境外投资的水更深,其风险要远远大于境内投资。虽然目前股指已经攀上6000点,但并没有太大问题,还是相对安全的。

  根据以往数据,保险资金2006年全年投资收益率为5.8%,假设一年之内人民币升值5%,险资境外投资收益率必须达到10.8%才能达到去年水平。据了解,保险资金在香港市场及海外市场主要投资工具仍旧集中于债券,还有少量股票,并不涉及衍生产品、股指期货和权证。因此要想获得高收益并不容易。与此同时,受益于A股市场,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同比增长260%,达1374亿元,其中有7成以上收益来自权益投资。

  实际上,保险机构在QDII资金上的运用也颇为谨慎。按照《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境外投资总额不得超过委托人上年末总资产的15%,但是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有QDII投资资格的保险公司运用资金比例不足5%,尚不到获准投资额度的三分之一。

  “不过在目前的点位,存在分歧是正常的。投资者自然希望通过将资金配置到境外市场分散风险,但作为理性投资人来说,还是应该看到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在投资上有所侧重。”上述人士认为。

  增设投连账户最可行

  那么,保险QDII产品将采用何种方式推出呢?专家认为,通过增设投连账户的方式就可以体现保险QDII产品的功能。但是否存在其他形式,单独设置一个QDII

理财产品呢?

  “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一位资深的精算人士分析到,但是他认为,这样做不如通过增设投连账户的方式意义更加直接和明显,并用排除法给记者做了一个说明。

  首先是传统寿险,这类产品的投资风险完全由保险公司承担,是否投资境外市场与客户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首先被排除。其次是分红保险,但客户只能在保险公司收益提高后,通过参与分红感受到投资于海外市场的好处,差别并不会太大。万能保险有保底收益,投资风格比较保守,与分红险情况类似,客户对QDII感受不深。唯有投连险,由于客户承担投资风险,在原有基础上增设QDII投资账户即可体现产品特色。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