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券商系凶猛上位 三分天下格局隐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 09:4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华观发 北京报道

  不管是营业部数量还是3家子公司的竞争实力,以上市公司中信证券为首的中信系绝对是当今中国券业最有号召力的券商系。

  此外,借助于券商综合治理的整合效应,被称为草根券商的广发证券和地方券商的代表华泰证券也是大赢家。

  经过托管和收购广发北方、广发华福、第一证券、武汉证券、河北证券等5家问题券商,广发系已枝繁叶茂。如从绝对实力和资产质量看,广发系已具备超级券商所具有的资质。

  通过控股联合证券,托管、收购亚洲证券,此前并不显山露水的华泰证券已在江苏市场“独树一帜”。

  根据陈华龙的研究报告,除三家大的券商系外,海通、光大等一批老牌券商也实现了业务扩张。虽然,尚未形成独立子品牌,但通过整合所收购的资产,他们也具有冲击券业高端业务竞争的基础。

  中国

建银投资旗下的中投证券和宏源证券(000562。SZ)及齐鲁证券形成的中投系力量亦不容小视。

  而依靠行政力量,由投资者保护基金持股的安信证券也在原广东证券、中国科技证券、中关村证券的基础上一跃成为市场新贵,尽管目前略显单薄,但仍为市场瞩目。

  据陈华龙统计,经纪业务50%以上的市场份额已被排名靠前的10大券商系占据,投行业务,中金、中信、银河的投行业务价值量之和接近85%。 

  “形成券商系是未来中国券业走向集团经营的雏形。”陈华龙认为,从国际经验看,投资银行业都有由小型化、分散化逐步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演变的过程。

  以日本为例,券商从1949年的1127家减少到1968年的277家,1997年底又缩减至232家,目前仅剩约十家大型券商,而前四大券商掌握全日本80%以上的交易。

  理想与现实

  “随着股市全流通和市场制度的逐步规范,不能提供价值增值服务的券商将被市场淘汰,除少数能依赖长期客户或特色服务生存外,大部分券商要么合并以做大做强,要么被大券商收编。市场资源将进一步向优质大券商集中,垄断竞争的行业格局将逐步形成。”陈华龙预计。

  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认为,证券公司集团化经营,将控股券商打造成专业子公司的确是未来中国券业的理想所在。

  “过度竞争不仅难以产生规模效应,而且也无法与国际大投行相抗衡。综合治理引发的政策性重组只是券商并购重组的开始,行业整合远未结束,追求规模与协同效应的市场化重组将成为主流。”该人士认为,随着行业集中度不断加强,监管将变得更加清晰而有效。

  在该人士看来,之所以在直投等创新类业务大力倾斜大型优质券商,监管层用意非常明显。

  谭宁认为,鼓励券业购并重组,鼓励同门券商之间合纵连横,加强协同效应的确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但“顺势而为”是中信的策略。他告诉记者,在牛市氛围中,很多中小券商重获发展机会,大券商一味采用购并手段,很难达到整合效应。据悉,包括中信在内诸多券商系都面临如何快速整合内部资源,与控股子公司协同作战等系列问题,正在探索中。

  谭宁的观点得到了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的认可。

  “中国券业长期以来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特别是在涉及购并时,被并购一方往往会找到当地政府要求保牌,以保留一个属于地方政府的上市融资平台。其理由是可以保留税收来源。”该人士认为,在券商股权不断升值时,跟内部整合和业务协调相比,跨券商系的大并购或大收购将很难发生。 

  “说了几年的券商新分野或将就此拉开帷幕。”9月12日,接近监管层的权威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市场资源正进一步向具有国资背景的大型创新类券商集中,券业新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昨晚上一宿没睡好。”9月11日上午,中信证券(600030。SH)董事会秘书谭宁如约会见京城主要媒体,兴奋和紧张写在他略带疲倦的脸上。

  当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已收到证监会复函,正式获得直接投资业务试点资格。

  作为平衡业务结构,优化盈利模式的重要砝码,证券公司开展直投业务一直为业界高度瞩目,但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显然不是其唯一意义。

  “优质大券商开展直投业务将为新格局打开一片全新的想象力。”该人士认为,随着监管层“扶优限劣”战略的深入实施,合资券商牌照有望恢复审批,中国券业必将面临再次分化与组合、合纵连横的局面。

  三分天下

  9月12日,中金公司也证实其已拿到开展直投业务试点资格。

  但其他优质券商并非完全丧失机会。“试点初期,监管层的态度肯定是审慎的,但只要条件合适,试点的并不一定仅此两家。”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说。

  不过,该人士认为,国内券业竞争格局现已发生根本变化,所有希望抓住新业务机会实现快速发展的券商并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目前强弱开始不断分化,新业务肯定只会给资质好、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公司,机遇也只会降临在能承担风险的公司。”

  据最新消息,除已经或正在审批的信达证券、华融证券和东兴证券(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三家由资产管理公司设立的券商外,此后几年,监管层原则上将不再批设新券商。

  这意味着,未来几年,中国券业将只有107家公司。

  中投证券研究员陈华龙认为,监管机构、创新类券商、外资三方势力在综合治理过程中对问题券商的处置和行业整合,实际上是中国券业第一次大集中,“市场资源已向部分优势公司逐渐聚拢”。

  3年间,南方、闽发、大鹏等30家高风险和严重违规的券商被关闭,而金通、天一、第一证券等35家问题券商的资产被托管或被收购。

  经过洗礼,中信、广发、光大和华泰等创新类券商通过托管、收购风险券商的优质资产,市场份额显著增长。

  同时,经过中央汇金注资后,国泰君安、申银万国、银河等传统一线券商有了喘息之机,市场地位得以巩固。

  “目前,以中信集团、光大集团、中国建银投资为代表的准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的券商,国泰君安等老牌大券商,以及合资券商将主导国内券业,‘三分天下’的格局已若隐若现。”陈华龙的一份报告如此描述未来三年中国券业的走势。

  “凶猛”券商系

  在“三分天下”格局中,尽管合资券商以及老牌大券商都已成功获取了自己的竞争位置,但一批新锐券商抓住机遇也脱颖而出。

  目前,中信证券通过托管和收购华夏证券、金通证券和万通证券后,拿到了107家券商中的4张券业牌照,中信建投、中信万通、中信金通等3个子品牌已对中信证券母公司形成“摇旗呐喊”之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