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券商理财无米下锅 受35亿规模限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 10:3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简俊东 北京报道

  没有机构愿意抖出自己的操盘手法。

  相对于基金,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券商理财产品虽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他们船小好掉头,在牛市中游刃有余,照样赚得盆满钵满。

  猝不及防地遭遇“5.30”以后,券商理财产品的投资经理们如何调整思路,迅速摆脱困境,获得超越大盘的收益?蓝筹泡泡出现后,他们将选择何种方式荡漾在5000点?

  本报记者收集了散见于各家证券公司网站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二季度报表,经过统计分析,采访投资经理,将这些与公募基金操作同样重要的信息呈现给读者。

  结果显示,二者操作手法和理念看似没有区别,但是,两类机构对于市场的分歧已经明显。

  目前,公募基金信心依旧,且保持高仓位操作,而大部分券商集合

理财产品都已在考虑如何规避市场风险。 

  同样是资产管理业务,基金火爆销售和券商“无米下锅”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3月29日,中信股债双赢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开始推广后,直至8月份,近5个月再无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获批募集。

  8月2日和8月22日,招商证券和上海证券两家券商旗下的招商基金宝二期和上海证券理财一号分别开始推广。

  但据记者了解,上述两只集合理财产品方案其实去年就已上报,获批募集前经历了一年多的漫长等待,而这两家券商已算是“幸运儿”。

  “至今各家已上报的产品方案还有十几个,但谁也不知道何时能获批。”9月10日,有券商资管部门负责人透露。

  35亿规模限制

  券商对于募集集合理财产品非常积极。

  某券商近期开展的一个跟集合理财产品客户沟通活动中,即由总裁亲自带队,可见其对于这项业务的重视程度。

  “市场反应很热烈,实际上投资者对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需求很大。”上述券商人士告诉记者。

  某规范类券商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公司设立了资产管理部,主要是非常看好这项业务的前景,希望能够争取参与其中。

  尽管券商积极,市场需求也强烈,但审批却成为瓶颈,产品已经青黄不接。

  今年以来,广发2号、长江超越理财1号以及东方1号三只产品已先后到期终止,至今包括在发的上海证券理财1号,共有26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还在存续期。

  接下来,国信金理财稳得受益计划将在9月22日到期,2008年有5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到期终止。如果不加快审批速度,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就会进一步缩水。

  “每次开会我们都提意见,希望能加快审批,但结果还是那样。”某券商人士无奈地表示。

  券商难以忍受的还有理财产品被严格限制额度。

  同样是设定募集规模上限,基金和券商所受到的待遇差别悬殊。现在基金首发限定的募集规模一般都会在百亿以上,但券商理财产品的募集上限却被限制在区区35亿份。

  今年以来,共有5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募集成立,其中在1月份开始推广的广发增强型基金优选4号募集规模上限为30亿,而剩余4只产品的募集规模上限均为35亿。由于市场火爆,5只产品在成立时都已逼近上限,一些券商不得不提前结束募集。

  以招商基金宝二期为例,本来的推广时间为8月2日到9月1日,但8月16日其募集规模已接近上限要求。

  “对于券商集合理财,35亿是一道坎,在初始上报的产品方案中,如果募集规模设定超过35亿,会被要求重报方案。”一位券商人士说。

  此外,“各家券商都在考虑如何将自己的产品跟公募基金进行区分,所以现在FOF产品较受欢迎。不少在排队中的都是FOF产品。”上述券商人士告诉记者。

  分类监管下的资管业务

  自2005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再度开闸后,券商对于开展这一项业务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当年推出的产品中,有的为了吸引投资者,投资管理人设立条款进行利益绑定:赢利达不到设定要求的不收取管理费;拿出一部分自有资金认购理财计划的份额;达不到预定的收益用投资管理人持有的份额弥补投资者收益等。

  这些都成为券商理财产品区别于公募基金的创新所在,在创新措施的护航下,券商理财产品也逐渐走出历史阴影,成为资本市场崛起的一股力量。

  2006年7月24日,证监会公布<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下称<实施细则>),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并限定在当年7月31日前反馈给证监会。当时,市场猜测券商集合理财业务将对规范类券商开放,券商集合理财可能迎来一轮大发展,但事与愿违,直至今天,<实施细则>仍未正式发布。

  市场人士猜测,<实施细则>未能出台的原因和各方面因素有关:第三方存管的实施;市场风险因素;跟基金之间的同质化等都导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审批缓慢。

  而今年8月券商进入分类监管阶段,券商开展新业务推出新产品有了新的依据,这也要求券商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审批标准有所调整。

  此外,证券公司集团化经营趋势同样是政策面的新动向。

  证监会有关人士近期对媒体表示,证监会正在研究大型优质券商进行集团化经营的问题,预计年内会出台相应规则。

  券商集团化经营就是券商将业务剥离出来设立专业子公司,专业子公司设立后,母公司不能再经营与其相同的业务。这样可以起到防范风险传递,提高经营效率的作用。

  而中信证券(600030.SH)日前披露将成立专业子公司进行直接投资业务,这可谓是券商集团化经营的首次尝试。

  “资产管理业务作为券商的一项主要业务,按照新政策的要求,也会是需要设立专业子公司经营的业务,监管部门有可能通过集合理财产品的审批引导券商开展集团化经营。”有券商人士告诉记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