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盛领军尽情冲撞 投行业重排座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1日 16:4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黄利明 袁朝晖 北京报道

  投行巨鳄们的中国业绩随着A股的爆炸性成长而迅速改写。

  7月19日,宁波银行正式挂牌上市,筹资41.4亿元,以36.4倍市盈率9.2元发行价上市,首日即飙涨140.54%。

  这是高盛进入中国本土后的首个独立承销项目。在此一周之前,瑞银证券首次承销的中国本土项目西部矿业也高调上市,筹资额62亿元。

  高盛、瑞银们实现零的突破时,中国的投行已看到竞争对手刀锋上的寒光。

  一个令其不安的事实是,由于参与中国平安IPO,成立两年的高盛高华迅即占据了今年上半年IPO市场的10%,位列第五。

  排名之变

  《中国证券报》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共计发行新股44只,融资总额为1314亿元,共有27家证券公司参与了IPO的保荐工作。

  来自申银万国和国金证券的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证券公司新股承销业务收入26.78亿元,其中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和银河证券收入位列前三,分别为5.34亿元、4.99亿元和4.75亿元。这三家公司承销收入合计为15.08亿元,占证券公司IPO承销收入比重达56.31%。

  中小IPO项目也出现了向少数证券公司集中的情况,如广发证券和国信证券在今年分别担任了5家公司IPO项目的主承销商,数量占到今年IPO数量的25%。而去年曾担任IPO主承销商的中信建投、东海证券、东北证券等7家券商都没有出现在今年的主承销商名单中。

  中金公司在延续去年承销占据27.33%的势头,虽然上半年只有两个IPO保荐项目(中信银行中国远洋),但保荐项目募资规模却达到了284.78亿元,依然位居首位。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高盛高华因参与中国平安的IPO,承销规模达到129.53亿元,占IPO融资总额约10%,承销收入则达到2.04亿元,位列第五。

  高盛高华——高盛全面进入中国的运作平台。这家由高盛与高华证券合资成立的券商,事实上完全属于高盛体系。

  此前的高盛中国由高盛高华、高华证券所取代,但事实上从策略、项目执行、人力资源及责任等均同高盛的全球运作保持一致。“高盛高华负责中国投资银行业务,高华负责中国的证券交易业务。”

  两年时间里,高盛中国加强人才储备,高盛高华以及高华从国内各大证券公司如中信、国信、中银国际、中金频繁挖人。

  “从宁波银行、西部矿业的上市,外资投行的实力已经开始展露。”中银国际一投行人士说。

  外资投行锋芒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来自公开的消息显示,北京银行已经敲定高盛作为IPO上市的承销商之一,筹资额约78亿元。招商证券启动IPO后同时聘请高盛高华与瑞银为承销商。

  更值得关注的是,来自各方的消息显示,瑞银将参与中石油40亿A股的承销,预计将募集约500亿元人民币。

  瑞银证券由原北京证券重组而来,是继高盛之后获得全牌照的第二家合资券商。据悉,其还将参与中国铁路工程集团公司的A股和H股IPO项目。“但瑞银证券最大的精力,均用在红筹股回归业务上。”知情人士表示。

  事实上,红筹回归将成为高盛、瑞银参与竞争的主要战场。

  今年下半年,红筹股回归A股将全面启动,其中中石油、神华集团、中煤能源、富力地产、建设银行等均已明确公告将回归A股。中移动、中国网通、中海油、中国海外发展、中化化肥、香港中旅及中国食品也将紧随其后。

  其中有传言,中移动已确定高盛高华作为保荐人,可能募集800亿元,收益将相当可观。而知情人士则透露,由于瑞银拥有原北京证券的本土成熟网络和资源,其将稍胜一筹,已基本确定能拿下其中四个大的红筹回归项目。

  “高盛、瑞银的进入首先冲击国内投行第一梯队的中金、中信、银河,因为从定位上这些投行是相同的,都瞄准高端大项目。”中信证券资本项目部的人士说。

  业内普遍认为,对中金的冲击将愈发明显,因为此前中金一直有着连接A股与H股的桥梁作用,本土和国际联合优势都非常明显;但高盛、瑞银进入之后,在强大全球支持获得本土平台之下,中金的优势将难以有之前的光芒。

  “更重要的是,以前大型项目主要是国有项目集中在中金、中信、银河三家手中,是由于政府关系的支持并且无挑选余地;在全流通之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上市考核将直接与市值挂钩,这将导致它们更倾向于挑选实力强的投行,竞争将自然会加剧。”国金证券金融分析师陈翰分析。

  比拼

  其实,对于高盛、瑞银,一直将中国市场作为最重要的成长市场。

  此前,高盛的高层曾表示:“高盛的目标是成为领先国有企业、大型上市公司或是优秀民营企业的首选融资顾问。”

  为了拓展中国A股市场,高盛在中国的投资银行业务也因高盛高华的成立从香港移到了内地。

  人才与后台的支持成为比拼的关键。

  据悉,现在高盛中国约有120人,高盛高华投行业务与高华证券经纪业务各有约50%。

  除了从中金、中信、中银国际、国信挖人之外,高盛还从纽约、香港、东京、新加坡等地招聘人员。

  超豪华的团队带来的是令人惊讶的高额薪酬。虽然无法准确列出个人薪水收入,但根据中国税网中显示的北京西城区地税局公布的数据,高盛高华2006年2月份单月缴纳个人所得税就高达2400万元。

  “诱人的高薪水以及不错的发展平台为高盛、瑞银招揽了不少的投行高端人才。”国金证券的陈翰说。

  本月,据媒体报道,瑞银证券还挖走了中金培育中石油回归A股的项目人才。挖走的多是中金投行的中高层、业务能力很强的人,年薪在25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

  据了解,瑞银和高盛挖角的目标都瞄准了中金,此次有至少3人被瑞银挖走,主要为大行业如电信、能源的研究人员,以及财务、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的人员,主要到瑞银投行部。

  “在投行领域,项目一般都是跟人走的,人员的变动也直接将导致项目的变动。”中银国际的投行人士说,“不过,更重要的是高盛、瑞银等国际投行在进入中国之后有强大全球资源和研发能力的支持。所以他们才是中国投行领域第一梯队的人员,除中金之外,中信、银河都很难与其比拼。”

  “我们确实也有压力,毕竟他们的实力不可小视。但我们会发挥对本土熟悉以及成熟的网络优势,来进行竞争。”中信证券资本项目部的人士说。

  据了解,招商证券将IPO承销交给高盛、瑞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向他们学习承销经验。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