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买股票遇堵单 股民索赔3千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 15:13 广州日报

  本报讯 据《青年报》报道,连日来沪深股市交易活跃,使得证券交易系统频频出现“塞车”,让不少股民怨声连连。市民袁先生遭遇“堵单”,损失3000多元,就将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某银行告上法院。前天上午9时,这起沪上首例因“堵单”引发的股票交易索赔案在卢湾法院中法庭开庭。

  由于“堵单”在股民中被广泛

  关注,此案吸引了100多人前来旁听,卢湾法院中法庭临时摆起了加座。

  事件回放

  钱被圈存却无委托记录

  4月23日是深圳A股*ST方向因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被实施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当天上午9时33分,袁先生通过中银国际

证券网上交易系统输入了以单价3.47元买入了9000股*ST方向
股票
的委托。紧接着的袁先生查询却发现,他的资金账户在9时33分07秒被圈存了31311.21元,但是却没有委托记录。

  袁先生认为,他的买入委托是客观存在的,因为被某银行圈存的金额正好等于单价3.47元买入9000股股票再加上手续费。但因没有任何记录,造成他无法自由支配个人合法存款的权利。

  按照袁先生在诉状上的说法,之后他致电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和银券通负责人进行电话查询,要求解冻被圈存的资金。但证券公司曾表示,该委托没有任何记录,而资金的圈存和解圈为银行负责,自己无权发出解圈指令,只有收到某银行的书面通知或盖有公章的传真后才能发出解圈指令。

  同时,袁先生在事发当日3次致电银行,后者给出的答复却是,银行无权擅自解冻该笔资金,只有在收到中银证券发出的解圈指令后方可操作。

  交涉未果,袁先生的资金处于冻结状态,无法进行证券交易操作。而就在当日证券交易即将结束时,证券公司告知袁先生已将部分资金解冻。但当天,*ST方向在解冻前的40分钟封住涨停,价格为3.82元。根据自己计算,袁先生得出当日的实际损失和账面损失3150元。

  事后,袁先生才知道,交易的失败全是因“堵单”引起,袁先生将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某银行告上了法庭,索赔3150元损失和80元查询费。

  争议焦点

  “堵单”是否属于不可抗力?

  面对袁先生的指责,证券公司承认袁先生当天确实有委托记录,但却没有任何交易记录。这是因为公司当天交易量达到2000多万元,在交易量巨大情况下,通讯系统的服务器端口发生故障,造成线路“拥堵”,而这一情形因无法预知而属于不可抗力的范畴。

  袁先生认为“证券公司应完整及时地确保客户的交易数据,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务,保证所有客户进行正常交易行为。虽然三方协议中规定不可抗力属于券商的免责行为,但是我所遭遇的仅仅是个例,并非诸如证券所大面积停电等涉及大多数用户的不可抗力。”

  此案的另一个被告某银行则觉得被袁先生列为被告很冤枉。到庭的银行工作人员称,银行要解除圈存资金,需接受证券商的书面请求,才予以执行操作。在没有得到来自券商、合法又确定的指令前,银行 “圈存资金”既不存在违约责任,也没有侵权。

  专家观点

  偶发性“堵单”建议互相谅解

  一家知名网站日前对2668名股民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89%的股民都曾遇到过“堵单”,一名本市股民甚至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连续遇到了46次“堵单”。

  股民因“堵单”造成的损失,到底能不能获得赔偿?相关专家称,如果因为行情突然火爆且偶然发生,则投资者与券商之间应当互相谅解;如果经常发生线路“堵单”现象,或者“堵单”后承诺改进而实际上只是敷衍了事,那么就不可原谅了,投资者可以要求

维权,应当根据双方合同的约定或《合同法》有关规定主张权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