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上市公司2006净利飙升46% 300成份股贡献九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 07:09 现代快报

  夏烨

  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迈向纵深,大股东占款顽疾基本根治,股权激励正式启动,融资功能逐步恢复,资产质量明显提升。这一前所未有的大好环境为上市公司业绩再创历史纪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业绩爆发式增长

  截至4月28日,沪深两市已有1404家上市公司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06年年报。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242.48亿元,净利润3756.98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1.5%和45.9%,增幅较前几个年度明显加大。

  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实现增长的公司共1064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高达75.8%,其中增幅超过50%的公司达到了163家。

  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的公司共1002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为71.4%,其中增幅超过50%的公司478家,净利实现翻番以上的公司319家。2005年净利润在5000万元以上且2006年净利润增幅排名前五位的公司分别为驰宏锌锗中信证券株冶火炬辽宁成大中金岭南,各自增幅为692.4%、492.7%、478.4%、440.8%和309.1%。

  从每股收益看,上市公司2006年也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每股收益超过1元的公司多达45家,最引人瞩目的是驰宏锌锗,每股收益高达5.315元,其次是小商品城伊泰B股,每股收益也分别达到了2.43元和1.93元。每股收益超过0.5元的公司多达219家。

  沪深300成份股贡献九成多净利

  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2006年共实现净利润3482.47亿元(截至4月28日288家公司披露年报),占已披露年报上市公司净利润的92.7%。

  沪深300成份股以主营业务稳定、盈利能力突出等特点,铸就了上市公司群体中“中流砥柱”形象。年报显示,300家成份股中只有2家亏损,其余全部盈利,主营业务收入从2亿元至10445.79亿元不等,净利润从111.5万元至506.64亿元不等,盈利排名前五位的公司分别是中国石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宝钢股份和中国铝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181.4亿元,净利润1638.9亿元,盈利占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43.6%。

  不仅在利润总额上独占鳌头,在利润增幅上,沪深300成份股也毫不逊色,增幅达到了43%。

  沪深300成份股中,金融股虽然只有13家,但其利润占比却是最大的。净利排名前18位的公司中,金融股达到了8家,其中银行股6家,保险股2家,共实现净利润1242.9亿元,占沪深300成份股净利润总和的35.7%。

  从沪深两市格局看,上交所大盘蓝筹的定位已经显现。上证50指数成份股业绩表现突出(截至4月28日49家公司披露年报),2006年共实现净利润2559亿元,占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净利总和的68.1%。

  现金分配方案优厚

  由于2006年上市公司业绩喜获丰收,再加上不少大股东股改当初承诺提议较高比例的现金分配,因此,上市公司2006年现金分红颇为慷慨。

  统计显示,上市公司已经实施和计划实施的2006年度现金分红总额达到了1164.56亿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排名前三位的公司是中国银行、中国石化和宝钢股份,金额达到了101.53亿元、95.37亿元和61.29亿元。每股现金分红前三名是驰宏锌锗、盐湖钾肥张裕A,金额为3元、0.88元和0.8元。

  不仅在现金分红的绝对金额上刷新纪录,在股息率上,也有141家公司超越了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其中恒源煤电以13.37%的股息率拔得头筹,股息率超过10%的上市公司还有南钢股份现代投资穗恒运A泸天化4家。这些公司中有一大批已经连续数年保持了连续稳定的高股息率水平,形成了真正的高股息率群体,体现出了极强的投资价值。

  除了现金分红,上市公司2006年送股和转增股本的比例也较为可观。共有87家公司推出送股方案、130家公司推出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方案,送股比例或转增股本比例达到1比1的公司18家,其中送股比例1比1的公司2家,转增股本比例1比1 的公司16家。另外,送股+转增股本比例达到或超过1比1的公司25家。

  盈利集中度逐年提高

  虽然,上市公司2006年业绩出现爆发式增长,但是盈利能力分化的情况依然存在。一批规模大、盈利能力出色的上市公司正日益成为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而一批持续绩差公司却面临着被逐步“边缘化”的窘境。

  已经披露2006年年报的1404家上市公司中,实现盈利的1261家,亏损的143家,盈利公司净利总额为4044.6亿元,亏损公司净利总额为-287.6亿元。盈利最高的中国石化净利506.64亿元,亏损金额最高的东方航空亏损27.8亿元。

  以近年来的净利润指标为例,截至4月28日,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前20名实现净利润总额2303.8亿元,占总体利润的61.3%;而2005年、2004年、2003年和2002年的占比分别为55.04%、52.96%、43.19%和41.84%。

  全流通时代正在到来

  2006年,上市公司不仅在经营上取得优异成绩,在制度改革上也表现出色。始于2005年5月的股权分置改革在2006年迈向纵深,全年进入股权分置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达到878家,占全部需股改公司的比例高达65.3%。

  伴随中工国际2006年6月19日以全流通身份首发上市,中国证券市场实现了新老划段。截至2007年4月28日,尚未启动股改的公司只有54家,占全部需股改公司的比例仅为4%,市值占比更是低至2%,一旦这批公司完成股改,中国证券市场真正全流通时代就将到来。

  快报记者 何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