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关键指标释放紧缩预期信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 03:14 第一财经日报

  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过热?这是当前牵动全球的焦点话题。昨天,国家统计局选择在沪深股市收盘之后,公布了一季度经济数据。同比高达11.1%的GDP增幅、2.7%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让不少人担心中国宏观经济存在过热危险,但诸多关键指标亦清晰显示其良性发展趋势,可以让人继续保持审慎乐观。

  从总体看,我们认同国家统计局的基本判断,即当前中国经济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国际收支不平衡、流动性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等。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任务还很艰巨。 

  具体看三大产业部类的增长,则是喜中带忧。工业仍然一马当先,继续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经济增长来源。服务业增长也算强劲,但9.9%的增幅,略低于同期GDP增速,表明我们的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还大有余地。虽然中央以政策倾斜促进农业发展,但无论是绝对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还是4.4%的同比增幅,都表明农业仍是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明显的弱项。

  在广受瞩目的工业生产领域,一些高增长行业、高利润企业和高

能源资源消耗,则最值得深究。IT、通信、汽车等活跃产业增势不减,钢材、氧化铝、铝材、铁合金、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产品产量猛增,这都是好事。但发电量、原煤等能源产品的产量增长却相对缓慢,加上不少企业节能减排差强人意,中国所面临的资源和能源供应瓶颈,无疑让人难以放心。

  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相对应,工业企业利润普遍大幅增长。这一方面表明中央持续多年的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同时表明此前的大规模投资,在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的情况下,正在进入全面的投资回报期。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多达35个行业的利润同比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更是同比猛增43.8%,比上年同期上升22个百分点。

  不过细看新增利润前五大行业,我们仍然无法乐观。钢铁、电力、

化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石油加工炼焦业,竟占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68.4%,其他34个行业贡献的工业新增利润,占比还不到三分之一。这再次表明,中国工业的轻型化仍然长路漫漫,我们不得不继续以重化工业作为最主要的工业支柱,相应的节能减排达标自然会非常困难。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中西部地区投资较快增长,在全国投资中占比有所提高。这说明中国经济正按规划从东向西转移,有利于区域间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落的同时,农村投资出现了快速增长,长期拉大的城乡投资差距,有了明显缩小。当然我们要看到,这主要得益于国家财政的指向性倾斜,接下来需要观察和争取的,则是国家财政以外的资金,能否沿此路径形成有效的投资乘数效应。

  与公众关系最直接、也最易与央行货币政策关联的CPI,同比涨幅明显上升,由此引发的争议颇多。国家统计局虽有其合理解释,但食品和居住价格明显上涨,还是多少让人不安。特别是农村价格水平涨幅超过城市,更隐含了一些不确定的通胀苗头。加上仍然快速增长的货币供应量、较为突出的流动性过剩,央行接下来采取加息等紧缩政策已是必然。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市场物价涨幅上升,国内市场销售出现了难得的增速。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高达14.9%,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和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非常接近,这大体可视为内需进一步被拉动的证明。随着去年以来股市财富效应不断显现,投资者可能在今后将部分获利转为消费,中国内需持续增长将可望可期。

  这还可从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中得到进一步印证。一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农民收入增幅创下十年来同期最高。这表明中央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已经开始收到实效,不仅为进一步拉动内需提供了可能,更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由此我们就可以适当增加进口,主动减少贸易顺差,控制国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进而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加大对外投资,积极参与全球竞争。这既是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亦是我们不断融入世界的必由之路,其间风险肯定不少,但机遇更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