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内幕交易似卷土重来 监管部门处尴尬境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 21:58 中国经营报

  利用信息不对称,机构投资者正在牛市行情掩护之下展开最为疯狂的股价拉升。

  4月4日,健康元(600380)股价跳空高开直奔涨停,几乎全天都封死在涨停板价位。4月5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增100%的公告。

  一家盈利微薄、市盈率几百上千倍的上市公司,二级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仍能连续涨停,类似景象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

  大资金掌控内幕消息

  杭萧钢构内幕消息提前泄露的争议尚未平息,三普药业(600869)也已经步其后尘,连续拉出8个涨停板(除中间一个交易日调整之外,实际共有10个涨停),而在公司3月12日申请停牌并在随后公告定向增发事项之前,公司股价在6个交易日内的累计涨幅已经超过50%。

  实际上,类似的例子并不是首次出现。上市公司利好消息公布之前股价就开始大幅飙升的情况,在牛市中一直都不鲜见,在牛市进行到最为疯狂的时刻,内幕消息提前泄露的情况就更加普遍。

  2月16日,电广传媒(000917)发布业绩增长公告,而在此之前的2月7日,股价已经开始大幅扬升,公开交易信息同样显示有机构席位提前大量买入公司股票。从股价上涨的情况来看,2月7日之前也显然有提前获取消息者开始大举建仓买入。

  某基金经理在和记者聊到一家上市公司股票走势时表示,“股价现在走得不强,主要是因为原定向增发计划的实施进度比原定慢了,大概要推迟两个月。”言外之意,不仅这家上市公司准备定向增发的消息已经被机构投资者提前知道,而且相关工作准备的进度这位基金经理已经随时能够做到了然于胸。

  “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并不能表明公司没有内幕信息。”上述私募基金负责人对记者透露玄机,“公司现有的内幕信息可能还没有进展到需要披露的地步,这也算是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监管难题

  今年以来,内幕交易的盛行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极大关注。对杭萧钢构巨额订单事件的调查也仅仅是一个公开的案例,而在此之前的3月底,沪深

证券交易所已分别就《股票上市规则2007年修订稿》向上市公司征询意见。据记者了解,上市规则修订稿主要修改的要点即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要求。

  但也有市场人士认为,目前的处罚机制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如果发现内幕被泄露,目前大多是对上市公司进行罚款,上市公司那么多股东,对上市公司罚款小股东也跟着受损,真正应该罚的是大股东。”港澳资讯研发部主任田文斌说。

  “有证券市场肯定就有投机,有投机就会滋生内幕交易,市场好的时候就是要不断地强化监管。”深交所一位老总不久前在一次内部交流会上这样表示。尽管监管层对内幕交易问题一直保持密切跟踪,但对于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的监管仍然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

  “我们也不能把所有提前反应在股价上的交易都称之为内幕交易,有些股票价格异动严格地说只能认为是信息不对称,国内外都存在类似的情况,只不过成熟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比例较高,信息不对称对单个公司股价或整个市场的影响就要小得多。”中原证券高级策略研究员张冬云认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