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热钱流入隐蔽化监控手段遭质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 07:2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郑晓波 国际收支顺差增速居高不下,国家外汇管理局将“矛头”指向热钱流入。日前,外管局召开了一系列针对热钱流入的年度性会议,表示将全面开展外汇资金流入及结汇检查,加大对外汇领域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国际热钱进入的渠道隐蔽性越来越高,堵住热钱流入需政策部门深入一线调研,对症下药,各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 热钱进入隐蔽性越来越高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热钱流入国内的灰色地带主要集中于进出口贸易、外资购房和假外资等领域,而其方式更是五花八门,难以列数。 “我国货物贸易规模相当大,去年一年货物贸易总额17000多亿美元,在这么大的数额里藏身百亿美元的变相资本流动是可能的。”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博士说。他认为,通过贸易渠道是目前热钱进入中国的主要渠道,而其方式就是高报进口、低报出口。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境外资金异常流动研究课题组组长黎友焕博士对此表示认同。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地下钱庄是国外热钱进入国内的另外一条快捷、方便的主渠道。“境外资金通过地下钱庄在港澳交付外币或港币,而在国内套取人民币,同时付给地下钱庄6%左右的手续费,而一两年前手续费才1%至2%。” 黎友焕还进一步指出,随着监管机构近年来检查打击力度的加大,热钱流入的一些方式迅速“变异”,而另一些方式则隐密性逐步得到“升级”。 “仅从广东省的地下钱庄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地下钱庄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流通体系健全、制度严密,而且手段越来越高明,隐蔽性越来越高。”黎友焕说。 外管局开始向热钱宣战 “在广东,地下钱庄非常发达,资金量有大有小,去年以来有加速进入趋势。它们来得快,跑得也快,监管机构很难及时察觉。”黎友焕说,由于境外资金的短期性,它们主要进入股市、房地产市场等,若不及时制止,将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系统造成极大损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一次会议中也指出,在人民币处于长期升值压力之下,防止资产价值的大起大落至关重要。对待当前股市,投资者要清醒,央行一定要看好货币供应,防止境外违法违规热钱的流入。 对于如何遏制热钱流入中国这一问题,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一要利用税收政策等经济手段,提高热钱变相资本流动渠道的成本;二要管住债务渠道,加强对外债的管理。 事实上,外管局在今年3月初就明确指出,今年将严格控制短期外债规模,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借用短期外债的行为。具体措施包括:调整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核定范围,调减2007年度金融机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国内货币市场拆借、掉期等方式增加外汇资金来源等。 与此同时,外管局还将对外汇业务量较大的10个地区的银行、企事业单位、驻华机构以及个人收汇和结汇业务、结汇人民币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非现场检查。 政策部门需深入一线找办法 但黎友焕对外管局所采取的这些措施能否真正有效制止热钱流入表示怀疑。他分析指出,外管局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加强了对国内金融系统以及外资企业等相关机构的资金监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内外汇的存量,对抑制从短期外债进来的境外热钱有一定的作用,但大部分的境外热钱却游离于这些措施监管的范围之外,以其他各种隐秘渠道进来。 黎友焕认为,监管机构必须深入到实际部门,进入热钱流入的实际操作环节,才能从根本上堵住热钱流入。“必须把热钱怎么进入,怎么运作,又是怎么出去的整个流程摸清楚,对症下药,加大打击力度,这样才能解决问题。”黎友焕说。 而夏斌也直言,国家建设部、商务部、国资委需要了解国家金融开放总体规划,配合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协调自己部门的政策,实现全国一盘棋,不要给国际热钱留下投机的空隙。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