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引资投资双管齐下 中小保险公司困境谋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 11:31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饶婷婷 一直以来,中小保险公司都在资金不足、投资渠道发展缓慢的双重困境中寻求突破,2007年伊始,合众人寿通过引入两家欧洲血统的外资股东“输血”,生命人寿也在监管机构的扶持政策下“外包”其股票投资业务给国寿资产管理公司,在引资与投资两方面的努力下,中小保险公司在困境中谋求突破。 引资“输血” 日前,记者从一位接近合众人寿高层人士处得悉,此前盛传合众人寿将引入外资股东的消息将在3、4月间明朗。鉴于单家外资公司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的有关规定,虽然,目前意向中主要的外资股东(意向购买合众人寿19.9%股权)已基本敲定,但由于另外一家还没有最后明确,公司在此事上一直保持低调。据悉,意向当中的两位外资股东均来自意大利,两家机构将共同收购合众人寿24.9%的股份,而非外界盛传的由圣保意大利罗银行一家持有19.9%股份。 引进外资并不是补充资金的唯一渠道,但却是中小保险公司的“南山捷径”,相对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相继谋求境内外上市融资的热潮,中小保险公司通过引进外资股东来解决其快速扩张带来的资金饥渴显得更加现实。 中小保险公司对“输血”的渴求是一致的。正如泰康董事长陈东升所调侃的“资本是金融家心中永远的痛”。在保险市场以速度定存亡的竞争趋势下,如何能快速建立机构网络、扩大规模是竞争的重要着力点,与之如影随形的是对资金的迫切需求。 对于发展历史较长的保险公司来说,上市融资要相对简单容易。今日平安A股上市,筹资总额388.7亿元,前期冻结资金达到1.1万亿元。此前的保险市场A股第一股中国人寿上市融资额283.2亿元。上市为其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良好机遇。 对资历较浅的中小保险公司来说,上市之途不免有些“路漫漫其修远兮”。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长达6-8年的盈利周期与上市所要求的连续三年盈利的条款之间的矛盾一时难以化解。 此路不通,只得另觅它途。发行次级债需要面临偿付压力,并且只是虚拟资本的增加,资本总量并没有实质增加。相较之下,引资成为首选。 当然,中小保险公司的引资也面临困难,出生未久的保险公司还不具备吸引顶级股东的魅力,如何选择稳健性的投资者来进行长期投资,是问题的关键。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认为:“在入世五周年后的的今天,国内的股东已经具备相当的实力,保险公司的目光并不一定拘泥于外资股东,吸引国内投资者也是一条不错的路。”更何况,国内的股东背景还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合理合法地转换为保险公司的保费资源。 投资“外包” “资本之痛”并不仅是输血治疗如此简单。 日前有媒体报道,生命人寿正委托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股票投资业务。据保监会权威人士透露,通过“外包”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开展股票投资业务始于2006年,目前华泰资产管理公司已接受了大约20家中小保险公司的委托开展此项业务。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近期刚刚开始接受保险公司股票投资业务的委托。 2006年,保险业全年实现投资收益955.3亿元,收益率达到5.8%,为近3年最好水平,但目前,只有人保、国寿、平安等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友邦1家资产管理中心,中小保险公司只能通过“外包”的方式获取股票投资机会。 “在中小保险公司还不具备相应能力的情况下,通过外包方式委托专业的投资机构进行投资,一方面节省了成本,同时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另一方面也达到了专业的投资水平,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上述权威人士表示。 除了鼓励中小保险公司通过“外包”的方式进行投资外,保监会还表示“将在资源上给予扶持”,如让中小保险公司优先购买铁路债等,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充分扶持其发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