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招商证券香港行:两年蜕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3日 09:48 21世纪经济报道

  深圳报道 本报记者 邹愚 

  2005年6月29日,中国证监会批准招商证券收购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的申请,这标志着招商证券迈出进军海外市场的第一步。

  摸爬滚打一年多后,招商证券“香港行”的生存状态如何?在招商证券眼里,香港市场的竞争态势如何?现在的招商证券(香港)公司与两年前有何异同?

  从“第三类”脱颖而出

  招商证券(香港)公司前身是招商局金融集团2000年收购友联银行实施资产剥离后保留的证券业务部分,2004年更名为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下设招商期货(香港)有限公司、招商代理人(香港)有限公司,拥有3个香港联交所交易牌照、1个香港期交所交易牌照,具有代理买卖、保证金融资、财务顾问、上市推荐、资产管理、自营等证券业务资格。

  在招商证券(香港)公司负责人看来,一年多后,重新审视招商证券(香港)公司,发现有很多变化。

  “母公司加强了对香港公司的投入,资本金增加1.5亿港元。”该负责人表示,招商证券(香港)公司目前资本金为2.38亿港元,资本金增加带来了业务领域的扩大,招商证券(香港)公司原来只经营经纪业务,如今在投行、研究、资产管理等各个领域均有发展。

  “当然,在经纪业务这一块,我们的市场份额也得到很大提高,收购之后比收购之前提高了60%,经纪业务增长速度超过市场平均水平。”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2006年,招商证券(香港)公司为招商证券贡献了3000多万元利润。

  在香港,券商数量多达500多家,竞争十分激烈,如何看待这个市场的竞争格局?该负责人将香港的券商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外资大行、第二类是本地券商、第三类是内地券商。

  由于香港券商的经纪和资产管理等业务主要由投行带动,因此,拥有强大投行能力的外资券商自然形成垄断优势。该负责人透露,目前业务规模排名前十五位的券商,都是外资大行。

  本地券商以本地客户为主,但是,随着银行业的扩张,本地券商的市场份额逐渐被银行蚕食。“本地券商中,除了大福、新鸿基等几家大券商之外,其他券商的业务受到很大挑战,市场好还有钱赚,市场不景气大部分都会面临生存危机。”

  第三类券商是内资背景券商,如国泰君安、中信证券、中银国际以及新近在香港设点的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

  这些券商的优势在于:更接近中国客户。

  然而,内资背景券商要接受香港和内地两地监管,这对公司而言,意味着实际工作往往会遇到更多麻烦,“因此,我们当然欢迎香港与内地的监管政策和法律环境更加协调和统一”。

  该负责人呼吁,应该对中资券商走向海外给予政策扶持。“对行业的保护,除了保护市场,最重要是保护参与者,中资券商向海外发展是必然的,海外市场分割垄断的格局,竞争更强,因此,希望能够对我们给予更多扶持。”

  研究国际化

  招商证券(香港)公司研究部主管接受采访时表示,从香港的中资券商整体水平看,招商证券(香港)公司的研究实力处于前列。目前,招商证券(香港)公司有7位研究员,基本是国内名校的硕士毕业生或海归人员。

  该主管认为,与国内市场相比,香港市场的研究需求有所不同:首先,香港是国际性市场,交易工具、交易方法在全球范围都处于领先地位,而国内目前无论是交易工具还是交易手法都较为简单;其次,香港的投资者多样化也导致研究需求的不同。从香港证监会公布的数据看,国际机构投资者、本土机构投资者和其他类型投资者的比例大概为3:3:4。无论是分析视野还是分析工具,都与国内的研究需求有很大差别。例如,香港实行的联系

汇率制使香港的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当美国收紧利率时,国际机构投资者收回资金,这将对香港
股票
市场产生影响。因此,在香港市场从事研究工作需要更强的国际视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