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操盘必读 1月16日证券市场要闻及简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 07:29 新浪财经

  唐肇毅

  上海证券报:2006金融数据出炉 央行今年调控压力仍重

  央行昨日公布了2006年全年的金融统计数据。数据走势一方面说明央行去年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另一方面应看到今年的调控压力仍存且任务比较重。经济学家指出,央行将继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很快有加息的举措。几个关键的数据分别是,货币供应的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6.94%和17.48%,而央行去年初设定的目标则为16%和14%;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3.18万亿元,也超过2.5万亿的全年目标。截至去年12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2%,全年新增2473亿美元。

  简评:在货币供应方面,M2和M1全年呈现前者增速放缓、后者增速加快的走势,前者回落到央行年初设定的16%的目标,后者不但远高于14%的目标,而且是自2005年2月以来的23个月内首次超过M2。专家表示,M1增速超过M2,按照传统理论预示着通胀出现的可能性增大,

宏观调控的压力仍存。结合存款数据来看,去年居民户存款增加2.09万亿元,同比少增1125亿元,在股市活跃的背景下,股市分流储蓄的情况明显。贷款方面,贷款结构长期化趋势引人关注: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增速较快,远远大于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专家分析,由于新增贷款主要流向固定资产投资领域,这也表明今年的调控任务仍然不轻。

  上海证券报:2007年主脉络: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在

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之后,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审视中国资本市场战略转型的宏大格局时,郑重指出,随着资本市场各项改革的深入开展,推动市场大力发展的力量正在集聚,资本市场已具备实现重要发展突破的基础。今后一段时期,要积极推动市场创新,积极研究并稳妥发展股指期货,逐步形成由主板、创业板、场外柜台交易网络和产权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是一个明确的政策信号,它勾勒出中国资本市场2007年发展的主脉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精辟地指出:应“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明确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由此判定,改变单一市场格局一直是一段时间内,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一项基本任务,这是资本市场发展应充分服务于经济发展要求的内在机理所决定的。现在,当这一目标模式正式成为资本市场的工作重心时,它本身昭示,市场的重要发展突破已经到来。

  简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当然也是资本市场重要发展突破的内在要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发展到相当的规模,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它的总市值已经超过10万亿元大关,占GDP的比例达到了50%。但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层次单一,相对于服务中小企业而言,问题和矛盾较为突出。而且,公司股票向社会公众发行后,只能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场内交易,没有其他的转让渠道。这种状况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以及和国际接轨的要求不相吻合。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就是要建立由交易所市场、场外市场、区域性市场、无形市场等多个层次构成的市场体系。尚福林主席在去年年底说,进一步完善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一是积极培育蓝筹股市场,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二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板,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三是要积极研究、适时推出创业板市场;四是整合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探索和完善统一监管下的股份转让制度等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早日建成,就能满足各类企业不同层次的直接融资需求,并针对 各个个人和机构在资金数额、信息处理能力、投资心理、投资取向、资金期限等方面不尽相同的具体情况,满足广大投资者的金融投资需求。这也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这项工程的完成,就将促成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飞跃。

  上海证券报:全年增长2473亿外储余额突破万亿美元

  央行15日公布的全年外汇储备数据显示,截至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2%,增幅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同比多增384亿美元。

  简评:近三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年度增长均超过2000亿美元,如果外贸顺差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外汇储备很可能在未来几年轻松突破15000亿美元。由此将引发三大方面的问题:

人民币升值压力、国内流动性泛滥以及巨额资产如何有效管理。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灵活性不断加强,一年多来人民币升值约7%左右。汇丰银行高级经济师屈宏斌预测,鉴于出口放缓,2007年人民币升值可能不会超过5%。然而更多的经济学家则认为,外汇储备的庞大数据以及多元化的传闻,会给人民币带来更大的升值压力,如果任其发展可能给国内经济带来冲击。

  上海证券报:人民币首度升越港元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5日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消息,人民币对港元汇率中间价首破1:1,1港元对人民币0.99945元。这意味着,人民币首度升越港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即期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牌价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上周,人民币对港元在即期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价就曾一度升破1:1。而在2006年年底,银行牌价人民币对港币就已经升破了1:1。

  简评:由于人民币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一定的升值预期,今后人民币贵过港币有望成为常态。目前,香港和内地业务息息相关,人民币贵过港币将对内地和香港之间的贸易及百姓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人民币对港元汇率连续走高,主要原因是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高影响。目前香港实施的是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意味着香港进口内地的商品价格有所上升;但对内地企业来说,以前香港相对较贵的高端技术和服务也会变得更有吸引力。

  上海证券报:火爆股市抢走储蓄 居民存款去年少增1125亿

  央行昨天发布的金融运行数据显示,2006年全年,居民户存款增加2.09万亿元,同比少增1125亿元。业内人士认为,2007年随着投资品种的丰富,居民储蓄减少的情况将得以延续。对于储蓄少增,央行报告显示,2006年5月份以来,由于股市上涨较快、成交量较大,分流了一部分居民储蓄存款。而随着市场新股现金申购制度恢复,以及股市较快上涨,居民储蓄存款部分转移到股票市场,导致了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明显减缓。

  简评: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居民储蓄存款流向资本市场是好事,这说明居民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渠道的多元化程度增加了。“老百姓已经不需要把钱存在银行里了。”值得注意的是,居民储蓄存款在2006年还表现出了存款活期化的趋势,定期存款同比少增幅度较大。其中,2006年定期储蓄存款余额为10.3万亿元,活期存款余额为5.86万亿元;与2005年相比,定期储蓄存款余额减少了3376.84亿元,而同期,活期储蓄余额增加了2417.55亿元。赵锡军认为,定期存款多是带有投资性质的,这种转变说明了百姓的投资理念已经转向投资风险、收益均衡的产品了。

  中金在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