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操盘必读 12月29日证券市场要闻及简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07:40 新浪财经

   唐肇毅

  中国证券报:2007十大猜想

  在影响中国的外围因素中,黄金价格明年有可能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原油和铜价则会有下探之举。在国内,预计2007年央行将再次加息,人民币将继续升值至7.35左右,楼市会出现拐点;在资本大市场,预计证券投资基金总资产突破1万亿元,上证综指站上3300点;这一年,创业板诞生,B股市场也将有归宿。

  简评:3300点或许是2007年留给我们的又一个“平常”的奇观。算它“奇”,是因为绝对高度了得;说它“平”,又因为有如此多的理由支撑。2006年的指数已给我们太大的惊喜,年初才1100多点,年末已是2500多点。两税合一将带来的业绩增长、股指期货刺激下的蓝筹溢价、大型航母回归的估值提升……诸多的“预期利好”被机构们纳入2007年的“预算”。我国证券市场步入黄金时代的预言不再是痴人说梦。在这个时代,“百元俱乐部”只是资本汪洋中或舒或卷、自然而美丽的浪花。当年126元的亿安科技留给投资者更多的是苦涩;现在85元的贵州茅台、75元的小商品城引领人们的理性预期,是水到渠成般的憧憬。2006年以来,基金首发规模接近4000亿。在明年市场向好的背景下,新申购资金的涌入和基金净值的提升都会推动基金资产规模的持续增长,2007年基金资产将突破万亿大关。几家欢乐几家愁。2006年,嘉实的一只基金一天募得419亿元。同样在2006年,基金份额最小的行业纪录再次被刷新,首次出现小于4000万份的

开放式基金。目前有多只基金的净值逼近5000万元这一“生死线”,2007年个别基金将难逃清盘厄运。对于创业板的推出,人们已经期待了5年多。2007年,创业板还会“犹抱琵琶半遮面”吗?当前,开设创业板遇到较好的时机:证券市场遗留问题正在得到彻底解决,市场信心得以提升,资金大量流入;国家提出了自主创新战略,作为推动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资本市场将发挥关键性作用;建设可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适应风险分层管理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已取得市场共识,新《公司法》、《证券法》也为创业板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因此,2007年创业板将取得标志性进展———最终“花落”深交所。棘手的股权分置基本得以解决,而要解决A、B股双轨运行的历史遗留问题似乎不会更难,相信管理层会积极推动,让被边缘化的B股回归。业内较为认同的解决途径是,上市公司根据各自具体情况采取回购B股或者A、B股合并的方式。一旦这一问题得以解决,A、B股之间的显著价差有望成为2007年的又一重大套利机会。不过,B股遗留问题的解决不会一帆风顺。可以想见,又会是一个各方博弈、求同存异的过程。

  上海证券报:风险处置“收官” 逾九成券商跨过生死线

  证监会昨日以表格形式公布了30家证券公司的风险处置情况一览表。最新进展显示,目前90%以上的券商财务指标已经达标。通过以7种主要模式进行的券商风险处置后,证券公司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得到化解,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础逐步稳固。在昨日公布的券商风险处置表外,目前还有若干券商的风险处置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中期证券以证券类资产出售的方式,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了风险处置;世纪证券重组的债转股工作已经完成,只差财务指标达标;泰阳证券资金也已到位。如果考虑更加宽泛的托管等风险处置手段,几年来证监会处置的风险券商超过60家。

  30家证券公司风险处置

  公司名称 处置时间 关闭或撤销时间

  南方证券 2004年1月2日 2005年4月30日

  德恒证券 2004年9月3日 2005年8月5日

  恒信证券 2004年9月3日 2005年8月5日

  辽宁证券 2004年10月22日 已托管未关闭

  亚洲证券 2005年4月29日 2005年5月24日

  北方证券 2005年5月27日 2005年6月1日

  武汉证券 2005年8月5日 2005年8月12日

  甘肃证券 2005年8月26日 2005年9月7日

  天勤证券 2005年11月25日 2005年11月25日

  西北证券 2005年12月9日 2005年12月9日

  兴安证券 2005月12月30日 2005年12月30日

  河北证券 2006年1月13日 于2006年11月7日撤销

  新疆证券 2006年2月17日 于2006年11月7日撤销

  天一证券 2006年7月7日 未撤销

  中富证券 2006年7月28日 未撤销

  公司名称 处置时间 关闭或撤销时间

  汉唐证券 2004年9月3日 2005年6月17日

  闽发证券 2004年4月17日 2005年7月19日

  大鹏证券 2005年1月14日 2005年1月18日

  五洲证券 2005年6月10日 2005年6月16日

  民安证券 2005年6月10日 2005年6月10日

  昆仑证券 2005年10月21日 2005年10月27日

  广东证券 2005年11月4日 2005年11月4日

  华夏证券 2005年12月16日 2005年12月16日

  中关村证券 2006年2月24日 于2006年11月7日撤销

  科技证券 2006年2月24日 于2006年11月7日撤销

  天同证券 2006年3月17日 2006年3月17日

  健桥证券 2006年3月24日 于2006年11月7日撤销

  第一证券 2006年6月2日 撤销业务许可

  巨田证券 2006年10月13日 未撤销

  大通证券 2006年4月30日 破产重整

  简评:在券商风险处置过程中,有关部门协同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工作,主要形成了7种券商风险处置模式,即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吸收合并、证券类资产出售、关闭、撤销和破产重整。其中,除关闭、撤销两种方式外,大多数券商采取了股权转让及增资扩股方式解决问题;财通证券、天元证券、华泰证券等通过吸收合并处置风险;第一证券、中期证券等为证券类资产出售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大通证券代表的破产重整方式,通过监管部门联手地方政府,协调债权方达成和解,以500万元的低成本,在半年时间内高效处置完毕,实现多方共赢,堪称券商风险处置的创新和典范之役。得益于今年市场情况的好转,通过各方的密切配合,今年的券商风险处置工作避免了使用过于剧烈的处置手段,且监管部门也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力图采用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推进风险处置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上海证券报:340家上市公司今年完成清欠

  据中国证监会统计,截至12月21日,沪、深两市共有76家上市公司存在资金占用,金额合计212.54亿元。

  简评:同去年年末相比,今年已有340家公司全部完成清欠,45家公司部分清欠,已清欠金额合计275.48亿元,清欠家数、清欠金额分别下降82%、60%。其中,沪市197家公司完成清欠,25家公司部分清欠,已清欠金额合计为171.46亿元,清偿比例为79%;深市143家公司完成清欠,20家公司部分清欠,已清欠金额104.02亿元,清偿比例为44%。另外,沪、深两市完成股东大会审议程序进入以资抵债、以股抵债过户程序的公司为15家,占用额合计18.87亿元。

  上海证券报: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浮盈”不纳税

  日前从有关渠道获得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需要协调的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征求意见稿),投资性房地产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导致的收益不计入应纳税所得。征求意见稿规定,纳税人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进行所得税处理时,在处置前因公允价值上升产生的收益不计入应纳税所得,因公允价值下降产生的损失也不得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实际处置时,应将处置取得的价款与该项资产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纳税人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投资性房地产、套期保值业务中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等,其所得税处理比照上述原则办理。

  简评:将于三天后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允许资产以公允价值取代账面价值入账,被认为是此前以陆家嘴、金融街为首的地产板块爆发的主要诱因。而相关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虽然大都“辟谣”称,公司不拟采用公允价值对所属地产进行计量,但其主要原因即是按照公允价值入账,将大幅提高企业的当期税收负担。而上述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无疑从根本上打消了此类企业采用公允价值的忌惮。对于近期盛行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所涉及的税务问题,征求意见稿还规定,纳税人为取得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性工具或承担以权益性工具为基础的负债所发生的相关费用,计税时原则上据实列支,但税法规定有扣除标准的,超过扣除标准的部分应进行纳税调整,不得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上海证券报: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大幕即将拉开

  上证所、深交所今日分别发出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部署2006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通知详见封十一、十二)。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4月30日前完成本次年报的披露工作,并特别要求上市公司详细分析并披露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对未完成清欠工作的公司要求详细披露清欠进展、未完成的原因、清欠措施及责任追究方案。根据通知规定,凡在2006年12月31日之前上市的公司,应于2007年4月30日前完成2006年年报的编制、报送和披露工作。如公司预计不能按期完成披露,应当在2007年4月15日之前公告不能按期披露的原因、解决方案及延期披露的最后期限。交易所将自2007年5月1日起对该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实施停牌,直至其披露2006年年报,并对公司或相关人员予以公开谴责。根据均衡披露原则,上证所每日最多安排50家公司公布年报。深交所原则上每日最多安排25家主板上市公司披露年报。

  简评:通知称,在年报正式披露前,如果出现业绩提前泄漏,或者因业绩传闻导致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异常波动的,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公布2006年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在注会审计过程中,如发现经审计的财务数据与已公布的财务数据出现重大差异的(一般指差异在10%以上),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刊登公告解释差异内容及其原因。

  中国证券报:银监会要求严防衍生品交易风险 中资银行须主动防范、归口管理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日前指出,衍生产品是我国银行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之一,而如何在衍生产品交易中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将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商业银行一方面将通过不断扩大衍生产品的交易种类和客户范围,来提高非利差收入比重,改变盈利模式与结构;另一方面也要学会通过衍生产品规避市场风险,从忽视和被动适应逐步转变为主动防范可能的市场风险。”他说。

  简评:银监会在上半年对56家已取得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的银行作了一次市场风险问卷调查(其中包括中资银行17家,外资银行39家),同时还对部分商业银行进行了现场检查。调查表明,我国银行业衍生产品交易增长迅速,且中资银行份额较高,市场风险主要集中在中资银行。唐双宁认为,中资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与监管要求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管理差距、人才素质差距和技术差距上。针对上述差距,银监会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明确职责、归口管理、人员独立、有效落实。“明确职责”是指为加强市场风险的管理,各行董事会、高管层及每个具体工作人员都要有明确的职责;“归口管理”是指要结合本行的风险管理架构和特点,指定专门部门统一负责掌控全行总体的市场风险状况,并负责向专门委员会和高管层汇报;“人员独立”是指从事市场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要独立于从事业务经营的人员,而且负责市场风险管理工作的高管人员也要独立于负责业务经营的高管人员;“有效落实”是指各行要在2007年4月30日前,将《通知》的落实情况向银监会报告,为尽快达到《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奠定基础。

  中国证券报:央企总数降至159家

  国务院国资委昨日公布的消息称,经报国务院批准,4家中央企业整合。至此,中央企业数目从161家降至159家。这4家央企整合的具体情况是:钢铁研究总院更名为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并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并入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

  简评:国资委从2003年成立至今,已对37组74家中央企业进行了重组,中央企业户数已由196户减少至159户。国资委提出,到2010年,通过央企之间调整和重组,将现有的央企减少到80到100家,并培育出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相当一批企业不处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且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有的效益还比较差。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户数过多,致使国资委的监管幅度过宽,实施监管的人力资源难以集中到重要企业和重大事项上来。因此,央企数量的减少,是由中央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要求所决定的。

  中国证券报:我国外债余额突破3000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9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049.7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39.31亿美元,增长8.52%,比上年同期略有增加。今年三季度,短期外债仅增加22.95亿美元,比起二季度52.51亿美元的增量有较大幅度下降。截至9月末,我国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363.8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4.85亿美元;短期外债余额为1685.8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24.46亿美元,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比例为55.28%,略有下降。

  简评:从外债余额的结构看,登记外债余额为2078.76亿美元,贸易信贷余额为971亿美元。在前几个季度中,短期外债增长主要源于贸易信贷增加。但今年三季度,贸易信贷仅增加3亿美元,比前2个季度的38亿和22亿美元有大幅下降,对短期外债增长的贡献率也仅为13%。今年前9个月,我国新借入中长期登记外债178.2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01亿美元,增长7.87%;偿还中长期登记外债本金124.74亿美元,增加16.01亿美元,增长14.72%;支付中长期登记外债利息18.49亿美元,增加2.07亿美元,增长12.61%。外汇局有关负责人此前曾提出,要用经济手段控制外债增长。对此有消息人士称,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对短期外债流入采取征收无息存款准备金的手段,以减少短期资本的套利空间,并优化外资流入渠道。

  上海证券报:四成机构看多2006年最后交易日

  沪市大盘本周四连阳,盘中曾创历史新高2611.79点,也曾出现大幅回落。同时,深证成指收出中阴线,而中小板指数已经连续三日下跌,周四跌幅在1%以上。东方财富网统计了41家机构对周五大盘走势的看法,多数机构认为在2006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股指有望维持强势震荡。看多机构已从昨日的八成五下降至四成一,看空机构却从零增至六家。昨日成交金额比周三放大一成多。银行股继续担当领涨重任,同时有长江电力的加盟,显示主力机构积极护盘,北京首证等机构认为昨日股指虽然出现大幅震荡,但一线蓝筹品种依旧表现稳健,预计后市大盘将继续向上拓展空间。看多机构虽然减半,但仍有四成比例。

  简评:大盘周四收出带长上影线的长阳线,升势趋缓,股指冲高的同时,市场抛压明显加大,股指冲高回落收长影的小阳形态,显示市场多空分歧加大,短期市场调整意愿渐显。盘中“一九”现象明显,盘中一度快速回落,房地产、汽车、有色板块下挫,而银行股已经连续大幅上扬,成交也明显放大,四成多的机构十分警觉,对短线大盘作出看平的判断,该部分比例最高。广州博信认为两市成交量继续放大,但股指却出现了滞涨的现象,这显示出在沪指四天急涨268点后,市场分歧已开始加大,部分资金对于年底的急拉快升产生担忧,盘中出现明显的套现抛压,因此短期大盘存在震荡整固的要求。

  中金在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