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台湾:下一个中国概念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 18:23 《资本市场》

  文/刘余勇

  海峡两岸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正促使台湾企业纷纷到大陆投资,台湾资本正在和大陆进行亲密接触。未来两岸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两岸三地很可能会只有一个股市。

  台湾民众的“倒扁”运动绵延数月而不绝。这场政治运动之所以会如此地轰轰烈烈、如火如荼,除扁政府腐败等政治原因之外,经济方面的原因则是因为,台湾地区正面临产业空心化的危险,台湾本地区的企业家已经纷纷将企业迁往内地。让台湾的中下层民众感到焦虑的是,未来他们将可能不得不承受政治腐败和就业难度加剧等痛苦。

  台湾资本转移大陆,事实上早些年就已经开始了,而扁政府的政治腐败和动荡更加剧了资本出逃的趋势,更进一步促使台湾资本和大陆的亲密接触。

  台商新一轮投资大陆热

  台湾首富郭台铭正在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急先锋。伴随着天津大开发,郭台铭先是亲赴天津考察,希望能拿到7平方公里的土地(约为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刚创立时的3.3倍大),建设鸿海科技集团在中国大陆的第8个生产基地。郭台铭旗下的鸿海集团已经以富士康的名义,在天津试探性投资5800万美元,做手机零件和加工。另外,郭台铭也放出话来,要投资山西的煤层气;祖籍山西的郭台铭有着浓厚的乡土情节,有消息说,郭台铭甚至要大手笔投资反映晋商生活的电视剧。

  而来自台湾的另一家企业——长荣集团10年前就注意到天津港。长荣集团考虑了整整10年,最近表达了投资的意愿。“规模肯定不小,估计可能达到4亿美元。”长荣集团新闻发言人表示。

  近年来,追逐大陆开放的脚步,台湾对大陆的投资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里昂

证券的报告回顾,第一波台湾企业大举投资大陆的时间在1980年代末,多为劳动密集的小规模成衣厂或消费类电子公司;第二波是在1990年代中期,台湾的石化及食品加工企业逐渐在中国大陆设厂来避免关税,同时也为了更加接近大陆消费者;第三波投资潮在开始于1990年代末,这时候台湾最重要的电子企业开始在大陆投资来维持其竞争力,2000年之后,这些电子企业已经不是单个的公司出走,而是整个将产业链转移大陆。

  统计显示,1994年电子产品在大陆的投资金额占台商整体投资额的比重仅为14.6%,1998年升至23%,1999年再升至43.7%,到了2005年,台商投资电子业的金额占整体投资额的比重超过了75%,显示台商赴大陆投资已逐渐有朝电子产业集中的趋势。而过去名列前茅的食品饮料投资占比已排在了前5名之外。

  以对外直接投资为反映形式,产业资本外移成为一个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方式。台湾作为国际产业转移梯度上的一个梯层,在接受外来资本的同时,也在向外转移产业。里昂证券的分析市表示,通过分析目前台湾产业资本外移的情况和入世对台湾产业资本流向的影响,可以得出台湾企业将增加对大陆投资的趋势判断。

  根据台湾“经济部”的资料显示,在过去15年时间里,台湾当局共批准企业投资大陆的金额达470亿美元,这只是官方数字,而台湾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估计,目前台湾公司在大陆的投资总额高达1500亿美元。

  专家分析,台湾企业纷纷投资大陆,除了台湾政治混乱的原因原因,从经济层面来看,促使台企做此选择投资大陆的原因还包括:台湾地区竞争力日渐下降、台湾地区经济逐步边缘化,一些台湾企业担心台湾地区的未来会拖累其企业命运。

  此外,与全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大陆已明白无误地成为全世界资本追逐的中心。2005年和2006年来自全世界的大量“热钱”如潮水般涌入大陆,且势头有增无减,当然任何一个有发展潜力和融资欲望的企业都不肯错过这样的机会。

  两地更紧密资本连接

  目前,在中国大陆注册的台资企业超过6万家,使台商成为大陆最大的投资群体之一。不仅仅是投资设厂,台湾企业借助大陆和香港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活动也在成为一种潮流。

  2005年初,郭台铭将鸿海集团其位于中国大陆的手机业务分拆出来,以富士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名义在香港上市。鸿海集团持有富士康74%的股份,富士康在香港上市后股价大涨,大大提升了鸿海集团当年的经营业绩。富士康(HK,2038)甚至被恒生指数服务公司吸收为成分股。

  诱人的业绩使得富士康迅速成为台湾企业效仿的榜样,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至少有12家位于大陆的台湾企业紧随富士康,希望在香港上市融资。而目前这批批业务重心在大陆的台企已经展开重组工作,他们选择的目标也由香港股市扩展到了大陆A股市场。

  2005年7月,台湾统一试图借助收购北京三元乳品登陆中国A股市场,这一过程虽然后来进展缓慢,但已经显现出台湾企业试图将将资本重心转向大陆。台湾企业的转投大陆或香港资本市场怀抱,主要是由于企业的业务重心已经转移大陆,而台湾政府还继续奉行一项政策,即台湾公司对大陆投资不得超过公司净值的40%。对许多企业来说,这意味着除非稀释它们在大陆子公司的股权,或者将这些部门从台湾母公司剥离,否则它们将被禁止在大陆扩张。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随着大陆股市的改革,大陆股市出现了非常好的上升势头,中国证监会对于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表现出了欢迎姿态。据说,目前证监会已经有意接受一家台商拥有的投资控股公司的上市申请,证监会有意以此为一个试点的特例,给予特殊政策,来吸引未来更多的台湾企业投奔大陆A股市场。

  据报道,包括远东纺织、亚洲水泥永丰余集团和润泰集团等一些规模较大的台企都流露出了登陆大陆资本市场的计划,并已经展开筹备工作。还有许多企业已开始进行重组、为上市做准备。

  远东纺织和亚洲水泥同为远东集团旗下的企业。这两家公司已开始重组大陆业务,并计划将其置于一家投资控股公司旗下。远东集团的业务包括纺织、零售、电信、建筑、金融服务和石化等。“我们希望在2008年前后,让这些业务能在香港上市,或者在大陆上市。”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表示。

  瑞银信贷董事总经理陶冬日前在台湾演讲时表示,10年之后,大陆、香港、台湾很可能只有一个股市。这个看法对于的时间预测可能早了点,但起码可以看出,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资本联系正在变得越来越紧密。

  有意思的是,台湾的金融人才已经提前开始投奔大陆。中国大陆已经对外商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台湾银行则受限于两岸政策,无法进入大陆市场。有评论指出,台湾长期培养出来的优秀金融人才已经被外商银行所挖角,为跨国金融集团所用。

  为经营大陆台商市场,花旗与汇丰银行近年均调派台湾区优秀人才赴大陆。以花旗为例,中国区金融同业部总经理黄毅是从台湾派去的;汇丰银行

信用卡中心副总裁曾宽扬则被花旗挖角转战大陆市场,出任浦东花旗信用卡中心首席执行官。一位经常往来两岸的投资银行界人士指出,最近其在大陆开展的投行业务,比在台湾开展的业务多出了数倍。随着台湾企业在资本方面的需求转移,将吸引许多台湾的优秀金融人才转赴大陆市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