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江南第一猛庄悲凉收场 48%博时股权惹人眼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 10:08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 金华西市街那扇铁门喀嚓一声上锁后,金信信托“奢侈”地死了,倒在2006年第一缕阳光笼罩的大地前。投资者流下了眼泪,他们不是在为金信哭泣:当40亿元的窟窿和“江南第一猛庄”纠缠在一起时,他们只能悲愤地祭奠着自己的血汗。

  9个月后,那把新锁已锈迹斑斑,金信信托的清理还在继续。“整顿将持续到年底。”知情者如是说,“葛政的罪责将参照唐万新。”

  葛政,金信信托的前掌门,此刻同其他8个“战友”,共同思量着自己的“罪与罚”。让他始料不及的是,那个叫汪晓峰的男人,以新鸿基董事之名,会同苏格兰泛盈投资联袂演出“空城计”后,居然能从他眼皮底下顺手牵走2亿元,且至今仍在香港逍遥。

  但金信“剩宴”却早已开场。待处置的8亿元资产中,48%的博时股权惹人眼红,托管方建银投资虽仍在顾左右而言他,却极可能参与到竞争者行列,需知,在拥有一家中投证券(原

南方证券)后,若再取得博时基金股权,绝无害处;央行则再次无奈拿出23亿元再贷款,用于个人债权赔付。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只是金信信托的收场悲凉了些。在所有投资者心中都有个强烈的愿望:愿金信信托是最后一个。但这可能吗?

  本报记者 翁海华上海金华报道

  金信信托的兑付压力终于有望得到缓解,因为央行将提供23亿元的再贷款。

  “拖到现在,金信信托也翻不了身。”9月初,金华当地一位官员向记者表示,即使经历今年的一波牛市行情,金信还是无药可救。

  关键问题在于,到2005年底,金信拥有的股票已所剩无几。“连股票都没有了,哪来的翻身资本。”

  而此前坊间有人认为,若再晚半年处置,金信很可能起死回生。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是基于今年4月中旬开始,大盘疯狂上涨,许多股票价格都翻了番。

  然而金信掌门人葛政只能望“股”兴叹。2005年12月30日,金华市政府在确定放弃拯救后,金信信托被建银投资托管,随后葛政等共9人被采取强制措施。

  金信炒作平台

  金信挪用的资金主要来自两方面:一个是挪用信托资金,另一个是银行贷款,前者不到40亿元,后者约有20亿元。

  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9月30日,金信信托固有资产为26.38亿元;其管理的信托资产为82.50亿元,其中集合资金信托23亿元,单一资金信托58.23亿元。

  集合信托的资金问题不大,“除了双龙信托的2.8亿被挪用外,其他资金都是有保障的。”

  但单一信托的资金大部分已被挪用,而其中很大部分又被投资到二级市场。据悉,这部分资金接近40亿。

  金信信托主要通过7家公司炒股。

  “其中最主要是深圳盈信和华创公司。”上述人士称,金信大量资金是通过它们炒作的。

  深圳盈信全称是深圳市盈信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法人股市场以及二级市场上,仍能发现其炒作的蛛丝马迹。

  截至目前,深圳盈信还持有一些股票(见附表),其中,贵州茅台为其2003年6月拍卖获得,去年已遭质押;宁沪高速也于2005年9月14日质押给兴业银行深圳福田支行;同时已经质押的还有招商银行。

  深圳盈信在二级市场的炒作也可以从金信证券年报中看出端倪。

  2005年财报显示,金信证券3家客户账户内的国债,被浙江华创、上海烨容、深圳盈信、金义公路4个资金账户异向回购,总涉及金额7.6亿,所得资金均已被挪用炒股。

  不过在目前深圳盈信的账户上已没有什么股票了。贵州茅台公告称,今年4月份,深圳盈信仅持有贵州茅台78股流通股。

  上述官员表示,到2005年底,金信信托实际持有的股票已不多,能变现的都变现了,“40亿资金,每年的维护费用就要10亿。”

  他还表示,按照8%左右的融资成本,加上这几年的亏损,以每年缩水30%计算,几年下来,40亿资金已经亏损差不多了。

  汪晓峰再挪2亿

  8月底,当地官员告诉记者,汪在金信涉嫌掏出2个多亿,金华当地公安机关已经立案,正在追缴这部分资金。

  “引进汪晓峰是葛政糊涂了。”上述官员猜测,可能是葛政病急乱投医,而且加上当时汪的新鸿基执行董事的身份,葛政就委托其来重组金信信托。

  当中关键的一个背景是,2005年初,金华市政府决定加快金信信托增资扩股工作。按照当时的设想,金信要增资到25亿元。

  而事实上,经历前三次增资后,2002年1月,金信资本金达10.18亿元。

  2003年初,金信信托斥资1.57亿元购得长丰通信(000892.SZ,现已更名ST星美)23.2%的股权,又出资2.8亿元参股伊利股份(600887.SH),出资1.77亿元成为金地集团(600383.SH)的第二大股东。

  随着这三次收购,金信的资本金限制了其进一步对外投资,增资扩股成为当时的首要工作之一。

  但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增资扩股工作却异常艰难,几次增资都功亏一篑。“原来的老股东都只能增资几千万元,整个2004年的增资工作没有收获。”

  2005年初,就在金华市要求加快增资时,葛政引进了汪晓峰。事后表明,汪晓峰的引资完全是一出闹剧。

  2005年7月,汪晓峰一手导演的苏格兰泛盈投资上演了一出空城计,之后汪晓峰并没有引进真正的战略投资者,而自从3月成为金信信托的董事长之后,“汪晓峰不仅没有拿钱进来,反而掏出去2亿多。”

  2005年9月,金华市政府催促战略资金到位,但汪一直没有实现,10月,当地政府认为汪晓峰不具备重组实力,汪于是当月选择退出。

  上述官员表示,在金华市政府接管金信后,政府一度选择保牌,“以为窟窿也就在10多亿,当时金信信托的不良资产非常隐蔽。”

  斯时政府已选择了一套资金加土地的拯救方案,但在12月中旬的审计报告出来后,“这么大的窟窿已没法救,所以赶紧上报银监会,12月30日,金信停业整顿,被建银托管。”

  “当时就成立了两个小组,一个是金信停业整顿工作领导小组,一个是金信停业整顿工作组,前者由金华市政府相关部门组成,主要负责金信信托的债务甄别工作,而后者由建银派选人员组成,负责金信的财务审计和日常经营管理。”

  随即,金信信托的债务登记展开。当时公告,金信的整顿时间为半年。

  兑付压力

  “现在整顿的时间又延长了。”2006年8月底,一位金信信托的债权人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在金华老法院门口看到了延时公告,“鉴于金信信托情况复杂,停业整顿工作难以在2006年6月底完成,经浙江省风险处置领导小组同意,并报中国银监会批准,金信信托停业整顿延期至2006年12月31日。”

  随即,债权人的债务收购也一推再推。

  按照当时的说法,8月10日开始先进行兑付10万以下,20日后兑付10万到20万之间的,月底再兑付20万以上的。

  “当时他们都让我提供了银行账户,说兑付很快开始。”一位施姓债权人称。

  近日金华市政府一位官员解释,由于央行把关比较严,第一批上报的500户没有得到批复。

  他表示,“政府没有对外公布兑付的具体时间,只是在内部有这么个说法,债权人来咨询时,确实这么说过,延时兑付也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来自债权登记小组的信息,此次金信信托登记的债权共有1.2万笔,近9000户,涉及资金33亿。

  “现已完成甄别6500多户,还有2000多户在继续甄别阶段。”甄别组人士告诉记者,甄别完的已上报省领导小组。

  据悉,其中涉及金额最大的有几千万,300万以上的有113户,1000万以上的有27户,300万到1000万的有96户。

  “原本以为半年时间足可以完成甄别。”金华甄别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材料太过繁杂,人手根本忙不过来,大家都要加班加点,有个大户的资料有1000多页,如果用电脑扫描,每天24小时不断,一年也扫不完。

  与此同时,“金华市政府在北京和金华两地穿梭,不停做工作,常务副市长王挺革8月份去了4趟北京,金信代理董事长徐德良每个月要去5趟。”

  央行再贷款额度23亿

  有消息称,经过多方努力,央行初步决定再贷款23亿元,以收购金信信托的个人债权部分,浙江省政府也提供配套资金7亿-8亿,剩余资金由金华市政府解决。

  而央行之所以迟迟没有发放贷款,主要是央行银管部认为材料不够充分,“央行也是逐户审查,符合国家收购政策的,央行才能发放贷款。”

  据悉,在23亿额度之内,央行将审查一批发放一批,央行再贷款将直接通过建银投资,最终由当地建设银行兑付。

  毫无疑问,央行再贷款将大大减轻金华市政府压力,按照目前的甄别数字,需要收购而涉及的资金大致在33亿,在央行提供23亿资金贷款额度以及省政府资金支持后,金华市政府实际拨付资金也就在两到三亿之间。

  不过,国家对金信信托这次收购有了新的政策。

  “简单的说就是198765。”当地甄别小组人士解释,对于2004年9月30日前发生的债务,国家全额收购,之后发生的就要分等级收购。

  按照《关于个人债权收购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对于2004年9月30日(不包含30日,)至2006年1月31日期间新签订的个人债权, 进行了详细规定(见附表)。

  此前的国家收购政策是,超过10万以上的打9折收购,现在新规定更加细化,按不同比例打折,超过300万的不再收购,时间限制到2006年1月31日为止。

  而来自当地债权人的消息称,在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收入情况后,当地政府对100万之内的债权,会适当地调整收购比例。

  ·资料链接·

  《关于个人债权收购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有关规定

  ◎同一个人债权金额累计在10万元以内的,予以全额收购;

  ◎累计在10万以上,20万以内的部分,以9折收购;

  ◎在20万以上,50万以内部分,按8折收购;

  ◎在50万以上,100万以内部分,按7折收购;

  ◎在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内部分,按6折收购;

  ◎在2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内部分,按5折收购;

  ◎在300万元以上(不含300万)的部分,则不予收购。

  系列报道:

  金信信托8亿遗产等待变现

  金信证券重生 邦联资本变身江湖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84,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