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中国证监会叫停外资并购券商 可能缘于金融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 00:51 东方早报

  在证券业综合治理的关键阶段,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昨日在北京出席“2006中国企业高峰会”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近期不会再批准外资并购国内券商股权。这意味着,瑞银入主北京证券将是近期外资所获的最后一张券商“牌照”。分析人士指出,监管层收紧外资进入门槛,应该是考虑到金融安全,以及“打扫干净屋子再迎客”的监管思路。

  “叫停”缘于金融安全

   去年9月,瑞银以17亿元入主重组北京

证券,点燃了外资跻身中国证券行业的激情。一时间,外资投行纷纷提出入股国内证券公司,并希望控股。近来,先后传出JP摩根试图入主辽宁证券、交行联合汇丰集团重组湘财证券、渤海证券引来里昂证券及澳洲银行等3家外资公司“追求”的消息。

  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创新类券商副总裁认为,监管层收紧外资进入门槛,可能是从金融安全角度考虑,再则,于9月8日起实施的外资并购新规,也为外资进入设立了新规定。

  上述人士指出,证券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同样存在金融安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熊市,证券公司积累了诸多问题与风险,监管层此前提出综合治理的目标之一———券商不能完成重组就得关闭。一些问题券商寄希望于通过引进外资,来解决重组问题,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资产贱卖的问题。

  当前,国内有两类券商对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表示出强烈愿望。一类是中小型券商,业务比较单一,资本金规模也较小,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在引入内资基本无望的情况下,便将目光转向海外。

  另一类是“问题”券商,它们已徘徊在悬崖边缘,对内资的吸引力微乎其微,但在一些外资机构眼里,它们却可以成为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全方位业务的平台。

  有分析人士认为,外资通过“花钱买机制”的方式参与证券公司重组,其核心动力是试图分享

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获得国内证券市场资源的“低价掠夺”。外资券商素来凶猛,一旦现身,势必改写国内券商格局。扫净屋子再迎客与银行和保险行业相比,目前,证券业对外资开放的速度和广度要小得多。
证监会
规定,证券公司单一股东最高持股比例为20%。在今年之前,只有高盛、瑞银通过“买门票”方式,曲线进入中国。

  在证券业对外开放问题上,业内一直存在两种思路。一是“以开放促发展”,一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迎客”。屠光绍昨天的表态,显示监管层采纳的是后一种思路。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券商的问题尚未完全理清,如果此时贸然引入外资,可能会将这些问题掩盖住,从而导致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治标不治本,也不利于我国证券业的长远发展。

  国泰君安分析师梁静坦言:“外资投资现在就是花钱买机制,利用证券业当前的低迷来进行他们的布局,这对其参股的公司会起到正面作用,但对整个行业来讲未必是好事。外资具有规模巨大的优势,可能不把我们看成真正的对手,这方面一旦放开,对国内证券业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让券商翅膀再硬些

  国泰君安分析师梁静认为,暂停审批外资参股券商,可能也是为了给证券公司综合治理让路。外资入股券商是整个金融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现在管理层放缓外资入股国内券商的脚步,可能是要对以前的政策进行再评估,明确下一步的部署。管理层希望为国内券商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而不是盲目引入外资形成恶性竞争。

  经过两年多综合治理,监管层通过扶持大券商、托管关闭问题券商,已基本化解券商风险。目前,监管层已经关闭、托管处置了南方、闽发、大鹏、德恒等29家高风险和严重违规的证券公司,依法追究了一批责任人的行政和刑事责任,初步建立了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长效机制。

  随着股市行情的转暖,今年上半年证券业普遍复苏。经统计,全行业营业收入231亿元,实现利润123亿元,盈利公司93家。全行业财务状况恢复到历史较高水平,连续4年亏损的局面将在今年得以扭转。早报记者 孙立云 王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0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