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重塑询价制度 调整方向主要局限技术手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9日 16:59 财经时报

  现阶段询价制度的改革,是基于近期询价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所作出的调整。从各方消息看,调整方向主要局限在技术手段上

  “我们正在对新股发行询价制度的有关新政策进行研究,接下来要开始的一个新股项目,可能就会有所改变。”9月5日,京城一家证券公司一位经常参与询价的人士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透露了行业内的最新变动情况。

  9月4日,中国证监会将对新股IPO(首次公开发行)询价制度进行调整的报道传出,一时间各大机构投资者闻风而动。它们纷纷调整工作部署,以期在未来的新股大战中取得先机。

  《财经时报》调查得知,现阶段的改革是基于近期在询价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所作出的调整。同时,也是证监会完善新股发行体系建设的一个环节。

  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次IPO询价制度的调整,还局限在技术手段上。要真正解决新股发行中存在的定价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症下药

  来自监管部门的消息称,未来的询价制度将出现五大变革。一是中小板取消累计投标询价,直接通过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格;二是网下配售与网上发行同步进行;三是进一步理清初步询价与累计投标询价的关系;四是放宽承销团参与询价的限制;五是进一步加强对询价对象的管理。

  尽管内容颇多,业内人士认为其重要变化仍主要集中在对询价对象的管理上。但目前询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不完全在于询价对象本身。

  一位保荐人向《财经时报》透露,现在国内新股询价时,一般是发行人、保荐机构直接路演,最后定价也必须落在事先确定的价格区间内。在询价过程中,机构的询价与投标行为分别进行。这使得一些机构在询价时拼命压价,在投标时又拼命抬价,以期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她认为,在大多数新股上市后存在无风险收益的情况下,新股还在询价的名义下大量向机构投资者配售,显得不尽合理。

  民生证券研究所所长袁绪亚博士告诉《财经时报》,根据目前的操作程序,公开发行股数在4亿股以上的,参与询价的机构才会超过50家;一般小盘股参加询价的机构只有20多家。

  由于竞争范围不够广泛,并不能达到准确定价的目的。

  同时,以往还存在这种情况:一些机构在初步询价时随意报价,最终累计投标询价时又不参与,询价的约束力和严肃性没有得到保障,由此询价的结果自然也就受到市场的质疑。

  有待改进

  不少券商的研究人员认为,新股发行带有浓厚的本土文化色彩,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目前执行的根据市盈率定价的方法,已很难判断出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管理层本意想市场化发行的新股,往往不幸成为“庄家”的廉价筹码。

  袁绪亚博士建议恢复市值配售。

  在新股询价过程中引入第三方竞争机制,设立独立的询价机构,形成发行人、承销商,与机构投资人、中小投资者的充分博弈,以便形成真正、有效、准确的市场定价。

  一些人士也建议,希望引入国外流行的现金流、成长性等指标来作为新股发行的硬条件。

  在申银万国分析师桂浩明看来,参与询价、投标的机构,在网下优先认购新股以后,还可以再参加网上申购,实际等于“既吃偏食、又要争食”。这种制度安排极不合理,违反了公平与公正原则。

  本报记者 焦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