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聚焦新股重发 > 正文
 

全流通时代IPO四大看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 15:2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万鹏 彭松

  今日,中工国际招股意向书亮相。在当前股权分置改革大局已定的背景下,中工国际的闪亮登场不仅标志着新股发行在暂停近一年后的正式重启,更意味着新老划断,全流通时代的到来。而透过中工国际招股意向书,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全流通时代的IPO与以往有着明显不同。

  发行方式与时俱进

  中国股市新股发行方式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单一资金申购、资金申购加战略配售、资金申购加市值配售,到去年的单一市值配售,再到本次中工国际的网下向累计投标询价与网上资金申购相结合的方式,这一系列的变化在顺应市场发展要求的同时,也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在股权分置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此前的四种方式均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并成为各自阶段的过渡性制度安排。比如市值配售方式是在股权分置前提下为维护流通股股东利益专门设置的股票认购制度,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上市公司的股份将逐步转为可全流通,市值配售制度的基础也将不复存在。因此,恢复股票资金申购制度是改革进行到现阶段市场的必然要求。

  中工国际招股意向书显示,本次发行将采用网下向配售对象累计投标询价发行与网上资金申购定价发行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网下配售的股票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锁定3个月。可以预期,网下累计投标询价与网上资金申购相结合的方式将成为未来全流通时代的主要新股发行方式。

  此外,随着各项创新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引入向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股票、建立超额配售选择权等方式,都有望成为大型上市公司发行时的一种补充。

  发行定价更加市场化

  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全面解决,新股的发行定价标准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投资者不仅需要考虑发起人股票的上市流通问题,还必须对未来全流通条件下市场的估值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材国际(资讯 行情 论坛)的发行定价更加体现了市场化的原则。

  尽管本次中工国际招股意向书披露的定价方式与去年并无本质差异,仍然是通过向询价对象询价确定发行价格区间,在发行价格区间内,向配售对象累计投标询价,综合累计投标询价结果和市场情况确定发行价格。但同样的询价,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却有着显著的不同。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新老划断背景下,机构将会按照全流通来进行估值,其主要参考标准为海外全流通市场的相关行业及个股的市盈率水平,再留出一定的利润空间,因此,A股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与周边市场新股市盈率的接轨将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全流通条件下的新股发行也对保荐机构的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未来股指期货的推出,做空机制的引入,新股发行定价还将更趋复杂化。

  股份将全部可流通

  中工国际的此次发行,也正式宣告新股首次发行全流通时代的到来。

  在今日刊登的招股意向说明书中,载明了一项股份限制流通及自愿锁定承诺。即公司所有原有股东均承诺,自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其已直接和间接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也不由发行人收购该部分股份。这部分承诺内容与过往新股发行时大致相似,而紧随该项承诺的条款则陈述说,承诺期限届满后,上述股份可以上市流通和转让。

  原有股东股份,三年之后即可上市流通。这正是新的制度框架下,新股发行上市的重大变革。业内人士指出,在这种利益格局下,新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应当会更有效率。公司的股价将成为原有股东和新的流通股东的共同利益基础。而且,在原有股东内部,持股比例较小的股东,也将有更强的动力和更高的积极性,来发挥股东的监督作用,尽力确保公司在中长期内的持续发展。

  还有业内人士则提到,股份全部可流通后,股份供给因素的变化或许也会对新上市公司的发行定价水平产生影响。

  信息披露更为详尽

  按照新的信息披露规则,首次发行新股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应当披露更为充分的信息。在今日发布的招股意向书中,也可以观察到这种变化。

  除了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详细情况外,中工国际同时在招股意向书中较为详细披露了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其他股东的主要情况。如公司另一持股5%以上股东河北宣工(资讯 行情 论坛)的股东持股比例等内容,均在披露之列。

  对于关联交易的内容,在招股意向书中也有更为充分的披露。根据交易的性质和频率,中工国际将其与关联方的交易按照经常性和偶发性进行了分类披露。对于经常性的关联交易部分,还披露了最近三年以来的具体内容及增减变化的趋势。

  此外,按照新规则的要求,发行人所有的重大商务合同也在招股时即进行披露。对从事工程承包业务的中工国际而言,大的商务合同为数不少。列表显示,1000万美元以上的合同累计列有22项。这对于投资者较为全面地了解公司的业务开展状况,应当是颇有帮助的。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更为详尽的信息披露,也正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情况,从而做出更合理的价值判断。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