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市公司在环保风暴中醒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 15:39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证券时报记者 夏雄伟 顾惠忠 见习记者 胡道之 李玉亭 浙江是我国染料生产第一大省,同时也是医药中间体生产第一大省和氟化工第一大省。毫无疑问,浙江的环保风暴更为猛烈。浙江全省88家上市公司中有为数不少的公司以染料、医药中间体、氟化工为主业,一般以为,这些公司将受到环保风暴的冲击。实际的情况是,在浙江省环保局即将公布的环保先进企业名单中,G海正、新和成、京新药业都进入了预选
环保风暴波及浙江18家上市公司 正因为是环保重省,2004年10月,浙江省政府就刮起了环保风暴,决定在全省开展以八大水系和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为重点的环境整治行动,简称“811行动”。 “811”中的“8”是指全省八大水系及运河、平原河网,“11”既指11个地市,也指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包括椒江外沙、岩头化工医药基地,黄岩化工医药基地,临海水洋化工医药基地,上虞精细化工园区,东阳南江流域化工企业,新昌江流域新昌嵊州段,衢州沈家工业园区化工企业,萧山东片印染、染化工业,平阳水头制革基地,温州市电镀工业,长兴蓄电池工业。 “811行动”排出的重点行业包括化工、医药、制革、印染、味精、水泥、冶炼、造纸等8个重污染行业,重点企业包括573家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企业以及27家钱塘江流域氨氮排放重点源企业。浙江省88家上市公司中的G杭钢、G巨化、G龙盛等18家公司正在这些被重点整治的行业之中。 “去年是‘811’环境污染整治的首战之年,今年更是攻坚之年,力度还要加大。”浙江省环保局戴备军局长新年伊始便发出了信号。此后,该局在3个月之内连续开出罚单,一时间,浙江劲刮环保风暴。 2006年1月,浙江省环保局通报了33家严重污染企业并同时叫停了15个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的建设项目。3月,该局再次向社会公布了33家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不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名单,并责令这些企业限期整改。 有两个数字能很好的反映浙江省环保整治、生态建设的力度之大。其一是63.58亿元,这是该省在财力补助政策、生态建设补助政策、生态保护补助政策、生态环境治理补助政策、争取中央国债生态补助资金等五个方面用于加大生态省建设的投入资金;其二是1.62亿元,这是去年该省环保执法所开出的处罚款,比前年翻了一番,居全国环保系统的第一名。 这一系列越刮越猛的环保风暴除了环保总局带头刮起的二次风暴之外,另一方的原因正是“811”行动。去年5月,浙江正式启动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首次纳入环境资源保护评价指标。此后,地方对纳税大户污染睁只眼闭着眼的现象大为改观。正是在这样的压力下,G海正、新和成等浙江省上市公司加大了环保投入,建立起以清洁生产为目标的环保建设理念。 没有EHS认证别想出口 在G海正采访,看到几个老外在车间里指指点点。“那是国外客户在对我们的生产环节进行审查。”办公室主任陈莉菲说,“过去国外客户采购前派一、两个人来看看有没有生产能力,然后,让我们试制一下样品,过关了就下订单。现在,采购前派来的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团队,常常一来就是10多人,而且先审查的不是生产能力,而是环保、职业健康和安全是否符合EHS认证标准。”可以说,外向型企业所承受的环保压力不仅来自于政府和社会,更来自于贸易伙伴。 G海正是我国最大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之一,80%的原料药都用于出口,远销至北美、欧洲、南美、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顺应国际化要求,采用EHS标准是必然选择。EHS考察的标准比国内目前执行的标准要高,因此企业在环保配套设备、设施的投入也相应增大。2005年,G海正环保设施运行费用达到2256万元,安全投入1273万元,执业健康检查60万元,三项合计占当年产品销售成本的5.7%。新增环保设施改造投入3689万元,累计硬件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占公司生产性固定资产总额的12%。正因为这样的投入,G海正的24个产品分别通过了美国PDA认证,欧盟EDQM注册,澳大利亚TGA认证,94个产品在世界主要医药市场注册。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日益提高,医药中间体等外向型企业未来将遭遇更大的挑战。前不久,全球12大医药企业在中国举行了一个“绿色供应链”的研讨会。会议达成一致意见,将来其只向达到“绿色供应链”标准的企业采购原料。据了解,尽管“绿色供应链”标准还未出台,但其要求比EHS认证更高、更宽泛,EHS认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难预料的是,在12家巨头的带头下,“绿色供应链”将是我国医药中间体等企业出口的通行证,如果不能通过其审查,企业将失去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资格。 清洁生产不只是投入也是效益 “一吨要卖1500万元。”卖出这种“天价”的新产品叫益生粉红素原粉,是新和成从生产维生素A时的副产物中提取的,而维生素A的售价不过每吨3000多元。过去,新和成将生产维生素A的副产物焚烧处理掉,现在经过技术攻关,从中提取有用成份类胡萝卜素生产益生粉红素、胡萝卜素、虾青素等诸多高附加值新产品。显而易见,清洁生产对企业来说,不只是投入,还能出效益。 昔日高能耗、大排放的特大型国有化工企业巨化集团也从环保中尝到了甜头。巨化集团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分别从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不同层次推进清洁生产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至2005年底已对19家分、子公司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取得显著的环境经济效益。在不同装置、企业之间实现了部分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建成初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结构,使废气、废水和废渣得到了有效的综合治理和利用。2004年整个集团公司综合利用各种“三废”110万吨,综合利用产值1.5亿元。巨化集团还以煤化工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梯级利用平台,在企业内部实现废水、余热、废渣的循环利用。 G巨化也在集团的三废再利用中获准,并看准了清洁发展机制的优势,有远见地注意到了CDM项目地巨大环境价值,2004年初就积极致力于HFC-23分解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成为国内对HFC-23CDM项目反应较快行动较早地企业。 当然,对于G海正等上市公司来说,清洁生产还未到回报期。近5年来,G海正用于“三废”处理的固定资产达到1.2亿元,占公司生产性固定资产总额的12%。这样的投入,使其顺利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但去年清洁生产项目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只有3476万元。但G海正表示,不会停止在清洁生产上的投入,他们坚信真正做到零排放了一定会取得很好的直接效益,直接效益更不用说。 确实如此,随着社会对环保达成共识,企业只有真正做到了清洁生产才能取得市场、获得收益。据说同样是医药企业,印度的厂房、设备都不如我们,但做到了零排放,看来,我们的企业还有一段路要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