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聚焦新股重发 > 正文
 

股市IPO正引弓待发 海外大蓝筹欲演王者归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 06:45 证券日报

  改善市场主体结构 提升机构资产配置 加快资金入市步伐

  海外大蓝筹欲演“王者归来”

  □ 本报记者 家路美

  近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业内人士推测,再融资将在“五一”后正式恢复,与其间隔不久的就是IPO的重启。而在等待IPO的队伍中,闪现不少海外大蓝筹的身影。这些海外大蓝筹的批量回归将有效改善国内上市公司的主体结构,为股改后以崭新面貌出现的证券市场注入一泓活水,同时,市场各方也将在资产配置中增加海归股权重,以分享优质大蓝筹带来的巨大投资机会。

  海外蓝筹待发

  近来,海外大蓝筹回归的消息不绝于耳。业内人士称,如果这些回归计划都能顺利实施,国内上市公司的主体结构将得到持续改善,股改完成后的新证券市场将注入一股强大的有生力量。

  今年年初,广深铁路内外资股东以99.85%的高票通过公司发行不超过27.5亿股A股的决议,用于收购广州至坪石段的铁路运输业务及有关资产负债,其余部分用于一般运营资金。

  3月28日,国航宣布回归A股市场的议案已被内、外资股东高票通过,公司拟公开发售不超过27亿股的A股,用于购买飞机、首都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国航配套扩建项目。

  中国铝业也于日前称,拟将年内发行不超过15亿A股的议案提请股东大会批准,募资额80亿元左右,主要用于山东、山西、河南等多个分公司的氧化铝业务。另外,公司还决定提呈另一特别决议案:在境内发行不超过50亿元短期融资债,用作短期营运资金。

  此外,中石油、中远控股、中国网通等公司的回归意向正成为市场关注热点。不少机构人士认为,近几年来,中国人寿、中国石油、交行、神华和建行等相继在境外上市,造成优质大盘股流失,国内资本市场出现边缘化趋势,机构投资者迫切希望改变这一局面。

  管理层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对于大蓝筹回归态度明朗:去年11月,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要求全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随后,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态,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亦表态,要大力推进央企改制上市,使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等。近日,上交所进一步宣布,海归公司将率先上市融资。

  业内人士称,这些海归者大多是重量级企业,规模庞大、业绩良好。比如,中国铝业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氧化铝生产商,2005年纯利达70亿元,同比增长9.86%。中石油2005年净利润近1334亿元,建行、中国人寿等公司的含金量也不言而喻,是名至实归的“价值投资”对象。

  市场积极回应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上涨18个点,以一根大阳线作为对再融资和恢复IPO的回应。业内人士认为,优质蓝筹公司回归A股,以往多构成市场心理压力,但经过股改等系列制度性改革,证券市场正以崭新的面貌进入下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会对大蓝筹回归等问题形成较为理性的认识。

  一位机构人士表示,IPO重新开闸后,中国股市将迎来一个蓝筹股大规模发行上市的高峰期,与之而来的大规模扩容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股市扩容,投资者应该有正确的理解。目前,国内证券市场容量较为有限,较具投资价值的大盘蓝筹股数量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企业融资、机构资产配置等方面的需要,更不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引进”大盘蓝筹股改良股市基本面势在必行。

  另一位投资人士则称,短期内大盘股IPO可能会使资金面感到一定压力,但应该在市场承受范围之内,从较长时间看,随着保险、社保、券商等各路增量资金入市接盘,大盘股有望获得资金面的有效支撑。目前,优质大蓝筹在境外资本市场的优异表现有目共睹,比如,盈利大户中石油每年把45%左右的利润用于分红,掌握约12%的外资股份每年都赚取了不菲收益,其赚钱效应将充分吸引国内投资者的关注目光。目前,股市基本面不断向好,投资者信心不断增加,预计国内机构会多方面调动资金,为这些优质大蓝筹发行A股做好准备。

  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随着优质大蓝筹回归队伍的不断扩大,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将显著改善,相应地,绩差中小盘股在证券市场的地位将不断下降,价值投资理念将为更多投资者所接受。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