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聚焦新股重发 > 正文
 

四大主力全力出击 2000亿资金托盘市场融资压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 10:4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邹愚 深圳报道

  “第二只靴子终于掉了下来”,对于《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炉,大成基金投资部副总监刘明做了这样一个比喻。

  自从股改市值过半之后,再融资的开闸一直就是楼上的第二只靴子,在它掉下之前,
资本市场经常为此牵肠挂肚。

  4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市场并未出现明显的调整走势。相反,在中石化等指标股的联袂带动下,股指承接上周五的强势反弹走势再度创出新高,上证指数当天上涨19.08点,市场成交量也稳步回升到200亿元左右。

  有业内人士分析,再融资启动后,全年股权融资总体资金需求大概在2000亿元左右,融资融券、QFII、基金和保险资金将是股市资金供应的主力。

  制度铺垫

  和前两年谈融资色变不同,此次股指逆风飘红,相当耐人寻味。

  “方案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出来,现在的征求意见稿和当时相比,相差不大。”中信证券研究中心程伟庆博士表示。他认为,经过这段时间,市场已经消化了这个消息,这可能是市场没有下跌的重要原因。

  程伟庆认为,再融资方案的出台做了很多铺垫:三步走,市场价格增发、允许私募,配股代销而不是包销,发行有风险,制度上有铺垫。

  而发行制度设计上的分步走极有节奏,给市场带来明确的预期,可能也是使得市场较能接受的原因。

  与此同时,证监会酝酿出台券商融资融券管理办法,实际上打通了资本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资金通道,这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源头活水。

  程伟庆认为,管理层在出台制度的时候,也考虑了对冲措施,例如17日征求意见稿出台当天,中国联通股改复牌上涨。

  “估计IPO会在五六月份放行,那时还可以用中石化股改这个大利好来对冲。”程伟庆说。

  易方达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江作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市场信心恢复之后,新股开闸并不是利空,而是为这个市场补充新鲜的血液。“我们始终赞同有更多的好公司上市。”

  刘明则认为,今年以来市场的表现,淡化了投资者的熊市心态,“一个强大的牛市信心,足以消化任何利空。”而股改的完成,对于股市而言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变革,制度变革的红利可能足以让市场分享两到三年。

  2000亿资金需求?

  再融资开闸,股权融资将产生多大的资金需求?

  平安证券研究所所长高利认为,考虑到再融资以及IPO将在五月和六月之间放开,全年的股权融资额可能达到1000亿-1500亿元,加上八月份起的“小非”(5%以下的非流通股)可以进入流通,其资金总量大概为600亿元,因此今年总体的资金需求大概在2000亿元左右。

  “按照7个月计算,平均每个月为100亿-200亿元之间。”高利认为。

  然而,这只是乐观的估计,管理层将视市场的承受能力进行分步释放。

  那么,钱从哪里来?

  程伟庆认为,融资融券、QFII、基金和保险资金将是股市资金供应的主力。

  目前,QFII的规模是60亿美元,其获得审批的规模为100亿美元,到年底,理论上的资金增量是40亿美元,也就是大约320亿元人民币。

  而随着市场的好转,基金的发行将更加密集,去年基金的发行规模为600亿元,今年的规模应当不低于去年,刨去上半年的增量,下半年至少将贡献300亿元。

  保险资金的投资上限为总资产的5%,现在投资股市资金为800多亿元,所占比例大约为2%,离上限还有3%的空间,也就是1200亿元的增量。

  不过,最大的一个资金源泉,却可能是券商融资融券的试行。

  “这是熨平金融机构资金缺口的重要一步,”程伟庆说。融资融券的推出,将使得银行资金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进入股市,而14万亿元的居民储蓄无疑是一块令资本市场垂涎三尺的蛋糕。

  “融资融券可能在新股发行方面率先尝试。”高利分析,比如,投资者可以通过融资来打新股,这将有效缓解扩容带来的资金压力。

  不会“弃旧迎新”

  再融资的开闸,是否会导致投资者“弃旧迎新”——放弃老

股票而选择新股票?大成基金刘明认为,从征求意见稿的制度设计来看,这种可能性被大大缩减了。

  “增发是市场价发行,发行价格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抛掉老股票买新股票,没有什么套利空间。”刘明说。

  至于定向发行,其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0%。尽管离市场价有10%的差额,但是考虑到定向增发有一年的锁定期,在牛市的心态下,这样的收益率并不算高。

  至于配股,配股的价格可能比市场价低很多,但是其前提是持有老的股票。因此从上述三种融资方式来看,造成“弃旧迎新”的机会并不大。

  因此,对于资金形成强烈吸引的,可能是IPO的股票。但是,由于IPO也将奉行市价发行原则,“除非它的定价比市场估值低很多,才会吸引很多资金蜂拥前往”。

  实际上,程伟庆认为,新的发行制度下,发行主体的风险将大大提高,“配股失败就是发行主体的风险之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