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聚焦新股重发 > 正文
 

再融资开闸在即 券商加紧包装储备客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 09:37 每日经济新闻

  祁和忠 杨勣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证监会昨日发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市场人士预期,在结束为期一周的公开征求意见并履行相关报批程序后,《办法》有望在“五一”前后颁布实施。

  再融资开闸将给相关各方带来巨大的机会。《每日经济新闻》昨日采访了券商投行、准IPO公司,听取了他们对《办法》的看法。

  券商投行:一直没有闲着

  “《办法》出来后一直在仔细学习。虽然推出比想像得要快一点,但也是在预料之中的。”中信证券投资银行总监陈恺反应很平静:“中信证券在2001年就选择了一批优质客户,并一直在跟踪,因此不会有太大的反应。”

  陈恺表示,《办法》确定了市价发行原则,虽适度降低财务指标要求,但综合要求更高了,总体感觉是紧大于松。这使再融资的难度加大,也给投行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规模较小、且销售能力偏低的券商。

  《办法》的出台意味着再融资重开已为期不远,这对上市公司、券商和市场都是一件好事。对于投行来说,未来在选择客户的时候会更加慎重。具有潜力的优质公司将会成为保荐人争相追逐的对象,风险较大的劣质公司将会无人敢碰。“因为劣质公司项目失败的可能性会更大,一次失败的经历将可能令投行的声誉扫地。”陈恺称。

  某投行上海分公司人士表示,在去年4月再融资暂停之后,投行并没有闲着,仍在与目标客户进行沟通。事实上,很多投行为上市公司进行股改,并不仅仅是看中股改所带来的保荐收入,更重要是通过股改与上市公司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以争取日后受益更大的再融资保荐收入。

  “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将股改与再融资打包给投行做的,这对投行来说是一箭双雕。”该人士称:“不少投行因此都捏着好几个再融资项目。而一些有上市意向的公司也没有止步不前,不少公司已开始进行上市前辅导,就等着再融资重新开闸。”

  由于此前市场早就传闻,再融资今年将重启,该人士今年在全国各地与客户沟通的次数也明显增多,看来投行早就为再融资做好准备了。

  待IPO公司:上市指日可待

  对于新政策的出台,最开心的要数那些已经过会的准上市公司了。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联系了部分已过会的公司,普遍反应是对《办法》出台非常欢迎。

  “公司早就在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了。”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曹先生毫不掩饰喜悦的心情。

  2004年7月21日,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召开会议,审核通过3家公司的股票上市首发申请,高新张铜就是其中之一,但至今已有近两年的时间。

  曹先生称,上市时间拖了一年多,对公司的工作计划造成一定的影响。期间公司也在与证监会定期沟通,但一直也没有得到确实的消息,现在《办法》出台,公司上市也算是快等到头了。

  “虽然因股改而暂停上市,但这就算是公司为股改作出的贡献吧!”曹先生笑称。

  另外,江苏大港股份有限公司和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人士也认为,公司A股上市的时间指日可待。

  不仅如此,IPO重开在即,一些券商、基金也坐不住了,纷纷准备各自的调研计划,对将来有望上市的公司进行投资调研。昨日,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已对部分即将上市的公司产生兴趣,将组织力量进行前期的实地调研。江苏大港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在过会后,公司与机构投资者一直有沟通,特别是对公司有投资兴趣的机构。

  基金:再融资影响好于预期

  各大基金认为,再融资政策出台后股市继续大涨,说明市场对再融资的恐惧已被消化,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已经受住首轮考验。

  国泰基金表示,新的融资管理办法比较多地考虑到了融资恢复对二级市场的短期冲击和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大成基金认为,这标志着长期以来困扰中国股市的股权分置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无论是从短期、中期还是长期的角度来看,都是股市的一个重大利好。

  国联基金总经理助理、研究总监张岚表示,《办法》中的一些条款表明管理层非常重视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保护,在股票定价方面更加严格。国泰基金认为:“从恢复融资的进程上,明确了分‘三步走’的做法,会给市场更多的消化和吸收时间。”祁和忠 杨勣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