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聚焦新股重发 > 正文
 

重启IPO不影响股改收尾工程 五一前后可能启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 07:3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张媛媛

  截至目前,股改公司市值占比已接近2/3,而在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再次对股改工作表示肯定,强调股权分置改革正在顺利推进,股改的积极效应已初步显现。与此同时,在最近本报进行的大型调查中,对于“您认为新股发行是否会影响股改大局”这一问题,90%的投资者认为不会。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在经过一年的全力以赴后,证券市场的中心工作应适时从推进股改转向股改和发展并重,稳步推进新老划断的时机日趋成熟。

  股改大局已定

  据本报信息部统计,截至4月3日,共有793家公司启动或完成股改,市值达23477.5971亿元,分别占两市公司总数和市值的57.63%和66.43%。其中,完成股改或通过表决的公司578家(占两市总量的42.01%),尽管还有215家暂未表决,但按照此前88.67%的流通股赞成率来推算,并不影响股改进程超过七成的局面。

  东方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王如富评价说:“虽然还有605家公司尚未启动股改且被认为难度较大,但有充足的理由预期大多数公司能够同已经完成股改的公司一样成功完成股改。”他进一步解释,一是近一年的股改实践已经为包括含H股、B股公司以及ST股等不同类型公司探明了股改模式;二是股改对价水平相对稳定,2005年11月以来的平均对价水平为10送2.97股,各方基本认同;三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拓宽资金入市渠道、规范证券公司运作等配套政策的不断强化,巩固了股改的市场运行环境。这均为尚未启动股改的公司成功推进股改提供了有力保障。

  因此,权威专家判断,下一步,证券市场的中心工作应适时从推进股改转向股改和发展并重,稳步推进新老划断。

  股改和发展并重

  对于股改公司今后可能分散推出而非每周一批的消息,业内不少观点认为此举意味着股改“大头已过”,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吴晓求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股改公司市值剩下30%多一点,所以没有必要分批进行,零散的遗留问题,需要改变工作方法。而重心转向发展,也是大势所趋。新老划断在发展框架下,属于一个基本的战略步骤。”

  “新老划断以及全流通新股发行,本身就是股改的一部分,否则,股改不能算成功,也不可能成功。”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新老划断对当前的股改工作既是促进和完善,也是升华。

  王如富与此观点一致:“适时的、灵活的新老划断还将消除影响市场稳定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吸引新的资金入市,活跃市场,提振市场信心,从而促进股改的进程。”

  据了解,今年“两会”期间,对于“先股改先受益”的承诺质疑声不绝于耳,部分委员针对股改进度快的地区和已经完成股改的公司没有享受到优惠政策提出疑问。不少专家提出:“在股改市值接近7成的情况下,应尽快通过新老划断,来兑现向进程较快地区和板块IPO的倾斜和G股公司再融资的倾斜,发挥示范效应,从而加快股改进程。”

  因此,目前市场上将新老划断对股改的有利因素归结为两点,一方面,新老划断可以消除影响市场运行的不确定因素,明确市场预期,促进市场活跃,为股改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对投资者而言,不进行新老划断意味着政府对股改和市场稳定运行缺乏足够的信心。因此,在长期暂停新股发行和股改大局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实行新老划断,是向投资者传递政府信心从而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举措。

  而在哪个“点”上启动IPO?吴晓求等多位专家推断,从目前各方消息来看,眼下立即启动还“稍欠火候”,因此,“五一”前后启动新股发行的概率更高。首先,“五一”前后完成股改公司市值有望超过2/3,管理层对新股发行带给未股改公司冲击的担心将不复存在;其次,融资试点可能将与IPO捆绑推出,以多重利好减少新股发行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届时,应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战略调整的关键时段。 


新浪财经相关调查
你认为重启IPO条件是否成熟?



重启IPO是否会对市场造成较大冲击?

不会

一旦IPO近期突然启动,您将如何操作?
卖出股票
买进股票
先行观察,再做决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