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要闻 > 券商集萃 > 正文
 

券商集合理财凸显人才劣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 10:42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王进

  集合理财计划的旺销刺激了券商的神经。据了解,目前东方证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等一批券商有意推出新的集合理财计划产品。由于证券投资的效果与管理人的能力密切相关,因而,集合理财计划产品能否吸引到优秀的投资经理引起了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认为,集合理财计划只有做大做强,才能在人才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据招商证券基金宝投资经理郭志江介绍,目前券商集合理财计划的管理人一般是从券商的资产管理或自营部门的优秀人才中选拔的。然而,基金经理也通常来自券商,这就形成了人才上的竞争。

  “如果要我选择,我会选择做基金经理而不会考虑去管理券商的集合

理财计划产品”,一位著名的行业研究员道出了当前大部分研究员和券商投资人员的心声。他认为,一方面,基金经理的曝光度要高于券商的集合理财计划管理人,优秀基金经理的身价会随所管理的基金的业绩的增长而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基金经理的收入水平通常会高于券商的集合理财计划管理人。

  “集合理财计划总体规模较小,因而社会的关注程度还不高,另外,由于产品设计的不同,券商集合理财计划之间以及集合理财计划和基金之间在业绩上不能直接对比,无法形成明星效应,这使得优秀的管理者难以脱颖而出,”一位集合理财计划的管理者说。

  此外,在证券公司,集合理财计划只是一个部门,受体制的制约,尽管集合理财计划的规模可能达到中小型基金的规模,但集合理财计划管理人的待遇也很难有非常大的提升,与基金相比处于相对弱势,从而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不过,券商集合理财计划也有自身的优势。与集合理财计划的管理者相比,基金经理面临更大的压力。据媒体报道,2005年上半年有57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发生变动,变动率高达近30%,这就促使基金经理的操作更注重短期效应和排名情况,从而不利于长期投资理念的形成。而集合理财计划追求绝对收益,份额相对稳定,更利于管理者发挥自身的能力,这对具有长期投资理念的人才具有一定吸引力。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知名券商的研究员已经不愿进入中小型基金做基金经理或研究人员,他们或者进入大型基金公司,或者留守阵地。这样,券商集合理财计划管理者更易于从公司内部得到研究的支持,而研究正是证券投资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券商集合理财计划要想扩大影响,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加盟,自身必须先做大做强,”华泰紫金一号投资主办郭昕炜介绍。他认为,国内的券商集合理财计划才刚刚起步,国外这类产品的规模和市场影响力都很大,国内产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在集合理财计划达到一定规模后,市场影响扩大,投资者的品牌认知度会逐渐提高,而各类排行榜的推出将加速这一进程。届时,不同集合理财计划管理人的差异将得到体现,优秀管理人的品牌价值和个人收益都会得到提升,这种状况甚至可能吸引优秀基金经理加盟,而凝聚到一流的人才后,券商集合理财计划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

  人才是投资成败的关键。与券商集合理财计划相比,基金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过,业内人士相信,随着券商集合

理财产品的快速崛起,基金的人才优势将面临挑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96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