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要闻 > 券商集萃 > 正文
 

10券商将被处置一周关闭一家 资产公司借机转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 12:3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刘诗颖 上海报道

  未来一段时间对于尚未处置的风险券商的整合,监管层已经形成了思路。

  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问题券商处置将要加速进行,有10家左右的券商将要被处置。考虑到证券市场的承受能力,基本上一周关闭一家。

  根据中国证监会对深圳券商的部署,2006年6月份将要清理完高风险券商,而在3月底之前券商要完成挪用客户资产、清理委托理财的工作。

  面临即将到来的生死大限,多家券商正在奋力自救,而一些规模较大的国有控股公司则成为他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某券商高层指出,在国内证券业力量整体薄弱、外资进入又受法律制约的情况下,国字号的汇金、

建银投资、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以及部分有实力、有意愿的大型国有实业公司将成为解决券商问题的生力军。

  这些外部力量的崛起,将重新打造证券业新的格局。

  紧急自救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要求,深圳辖区将在今年6月份之前消除高风险类券商,从而由特殊监管进入常规监管状态。而这一强制性要求,无疑给部分自救困难的券商增加了压力。

  据悉,目前包括世纪证券、长城证券、巨田证券、蔚深证券、联合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都在寻求办法进行重组,或是寻求支援争取渡过难关。

  世纪证券是一家注册资本为10.05亿元的综合券商。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历年的委托理财亏损等,公司的窟窿累计为19亿左右,其中,南方航空集团在公司的委托理财高达12亿元。

  因为南航在世纪证券的委托理财资金数额巨大,基本没有全额拿回的可能。于是,南方航空参与了世纪证券的重组工作。

  “我们正在和南方航空集团进行谈判,双方都很有诚意。”世纪证券某高层告诉记者,重组已经处在非常敏感的时期,很多东西都存在变数。

  联合证券也处在争取大股东资金、完成增资扩股的关键时刻。

  早在2005年的6月10日,联合证券的增资扩股决议就得到了股东大会的通过。在将老股东权益缩水为每股0.3元后,由大股东——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进行新一轮的增资扩股。而在此之前,华闻及其关联方以0.7元的价格从原大股东——宝钢集团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手中受让了34.28%的股权。

  联合证券当时预想的是,通过华闻的注资取得规范类甚至创新类券商的牌照。不过,在增资扩股获得董事会批准后,实际的资金并没有到位。

  一位联合证券的高层表示,到目前为止,华闻仍然表示愿意出这笔资金,并且正在组织一些相关公司参与注资,争取在今年四月份能落实第一批增资款项。“这也是证监会给我们定下的最后期限,如果到时还没有资金到帐,就会作相应的处置安排。”

  据悉,蔚深证券与国电财务公司、巨田证券与平安证券之间的重组谈判都在紧张地进行。

  新格局即将形成

  据知情人士透露 ,证监会手中的高风险券商多达30多家,一旦增资扩股或外部重组不利,关闭托管在所难免。那么,由谁来接手这些资产,则成为现实的问题。

  从此前的案例来看,证监会明确由创新类和规范类券商为主来处置问题券商的资产。

  一位中等规模的创新类券商高管告诉记者,因为没有长期的融资渠道,券商目前都是靠注册资本金开展业务。一旦公司发现在以前的委托理财等业务中出现了历史遗留问题,或者遇上几个官司,可以动用的现金就不多了。并且,从目前来看,创新类券商几乎都完成了一轮收购资产的行动。

  在创新券商自身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要再继续消化问题类券商的资产,已属不易。此时,长久处在券商托管第一线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进入监管层的视线,且极有可能成为券商处置的一大主力军。

  早在2004年9月,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就托管了汉唐证券,成为最早介入券商托管的资产管理公司。此后,华融、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托管了德隆系旗下三券商和闽发证券。

  2005年底,有关这几大资产管理公司有意收购托管券商的报道开始见诸报端。今年3月3日,汉唐证券内网上贴出了《做好经纪业务处置交接准备工作的通知》,知情人士透露,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收购汉唐经纪业务资产的事情已经取得了监管机构的同意,资产管理公司打造大投行的梦想即将成真。

  有券商高层反映,监管层当初引入资产管理公司托管,本是有意只是由其操刀完成重组事宜,后来发现券商重组的难度太大,就同意由资产管理公司收购资产成立新的证券公司。

  据悉,信达收购汉唐证券不会是资产管理公司涉足证券业的惟一个案,其他公司随后将步其后尘,完成向投行的转变。

  业内人士认为,汇金公司、建银投资以及保护基金公司,在取得政策支持后,有可能将各自手中持有的券商资产进行整合,新设证券经营机构。如此,则将对现有的券商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再加上国字号的汇金、建银投资、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以及部分有实力、有意愿的大型国有实业公司已经逐渐成为解决券商问题的生力军,如此,在目前国内券商布局中,以创新类、规范类为标竿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将发生变化。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