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要闻 > 正文
 

保险资金缺乏对冲工具 谨慎对待QDII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 07:03 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徐涛

  日前,国家外管局有关负责人撰文表示,今年将允许保险公司购汇进行境外证券投资。在各界为此热议的同时,保险业对此却保持了相当的谨慎。

  保监会权威人士日前对记者表示,如果不尽快放开投资衍生产品的渠道,因无法对冲
汇率风险,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将难以顺利推进。

  对此,美国国际集团(亚洲)投资公司董事长、亚太区投资总监朱泰和也表示,从国际经验看,保险资金投资境外必须要有相应的对冲工具,并切实做好对冲安排。否则,很可能遭受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日本为例,当其国内利率长期走低之时,日本的保险公司大量投资于收益率水平较高的美国国债,与此同时却没有(或者是不屑于)采取对冲避险措施,结果,由于日元兑美元在一年的时间内从150:1左右持续升值到105:1左右,日本的保险公司遭受巨大损失。

  针对允许保险公司换汇境外投资的议论,接受采访的保险业内负责投资的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更重要的是运用好已有的外汇资金,进一步打开渠道虽然是好事,但尽快放宽投资衍生品的限制也极为重要。这是保证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规避风险的基础性条件。对于这一问题,监管部门的态度也相当积极。保监会权威人士表示,今年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将进一步打开,在放开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限制的同时,将有望放开对股权以及衍生品的投资渠道。“显然,放开对金融衍生品投资的限制,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就是希望为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提供回避

汇率风险的工具。”有关专家表示。

  虽然人们普遍相信,保险资金将成为“QDII第一炮”,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保险公司在此过程中并不急于冒进,而是在“以我为主”的心态下,在全面评价风险、规避风险的基础上,逐步展开相关的投资活动。

  去年,放开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的渠道后,各保险公司动作谨慎。截止去年底,在100多亿美元的资金总量中,仅有极小一部分资金进入实际投资。这充分说明,面对诸多风险,保险行业对境外投资显然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另外,有关专家强调,面对人民币逐步升值的态势,保险公司已有的外汇资金已经出现汇兑损失。虽然放开投资H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但尽快放开衍生品投资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配套措施。

  (

证券时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