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家国有企业接最后通牒 管理层要求尽快股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 12:09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郭宏超 孙健芳 北京报道 现在,再谈“边缘化”已经不合时宜了,中国股市正在重新回到舞台中央。 11月10日,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突出强调了“国家将在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有序推进股权分置改革”。
事实上,在整个金融市场改革的全局下,当中国货币市场改革和商业银行改革已经进入预定“轨道”的时候,资本市场改革和稳定毋庸置疑地再次成为管理层的重中之重,因此中央政府加大改革力度并不让人意外。 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的中国经济学家梁红认为,2003年底,决策部门决心要解决银行的问题,当时好像觉得股市的问题不是那么要紧,可以放到后面。但是现在来看,这些都是互为因果的,金融改革的各个环节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高规格的股改会议 11月10日的股改会议决定着中国股市的未来。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央行副行长苏宁及一些地方政府副省级领导参加了这次会议,同时,135家地方国企和39家央企领导也都全部参会。 这天上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和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作了重要讲话;下午广东省、上海市两个股改推进速度最快的地区作了成功经验的介绍;随后做过股改的公司代表也在会上表态、介绍经验。据悉在会上发言的是长江电力和顺鑫农业两家公司的高层。 此次股改座谈会上的一个重要信息是,135家地方国企和39家央企要积极股改,这些公司要尽快做出股改方案并及时作出申请。有分析人士评价,这是最主要的也是最核心、实质的内容,如果这135家地方国企和39家央企都成功股改,那么股改就基本完成了市值的70%以上。 “很显然,股改的一部分主导因素对改革的认识还不足,这降低了改革推进速度。眼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有控股公司股改相对滞后,这已成为改革最主要的瓶颈。”一位市场人士谨慎地评价道。 而要求各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参会,一个很明显的目的就是: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只有地方政府真正理解和落实股改政策,地方国有控股公司股改的积极性才会被迅速调动。 据本报了解,目前浙江省已经开始执行中央政府的意图,该省国资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省25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11月10日之前上报股改计划。 从今年4月29日到11月11日,共有240多家、占市场四分之一市值的公司启动了股改。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有条件进行股改的公司,尤其是一些大市值公司,至今还在“等等看”。 而这些“大市值”公司股改的展开,直接关系着股改完成的进度和效果。某种意义上,股改完成的效用就是中国股市的未来。 此外,在这次会议上透露出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是,此前一直期待中的股改补充文件可能不会再出了,但相关的配套措施将会很快跟上来。例如管理层激励问题,推出G股指数、G股交易办法和融资办法等等。 改革的攸关期 现在看来,已经实施了7个月的股权分置改革,的确已经进入一个关键的时期。 在投资者方面,股改公司的投票率已经从开始的40%甚至50%,下降到现在的平均10%多一点,有些企业的投票率甚至只有百分之几。一位参与股改的人士坦言,“这样下去那些散户集中的公司股改成功的可能性岌岌可危。” 在公司方面,一些企业表现得也并不积极。天一证券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很多客户都在看,并不积极。因为地方国资部门和大股东的态度并不明朗,同时一些国企认为对他们来说改不改对企业没什么关系,他们也看不到好处,宁愿采取观望态度。 “从企业来说,在国资部门那里很有压力,对价空间也有限,最重要的是与散户沟通的代价太大。做一个项目公司花300万肯定是要的,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一位为上市公司做投资者沟通的人士指出。 相比较而言,民营企业反而在股改上走得更快一些。浙江目前以28家公司开始股改在全国位列前三,但是这28家公司中竟然没有一家是国有控股的! 可以说,目前的这种情况已经开始让业内普遍对股改下一步的进程充满担心和忧虑。 另一方面,A股边缘化的地位也不能再继续。如果从固定资产投资这一块来看,2004年大概只有1.5%的融资是来自股市的,而且去年内地企业在海外的融资第一次超过了国内,“或者我们可以说A股已经被边缘化了”,梁红在年初接受本报专访的时候曾直言。 今年,由于股改的进行,市场上的股票发行一直处于暂停状态,没有新的增量资金进入已经让市场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如果股改不加速,市场会一直持续这样的状态”。 保持市场稳定 两周以来,上证指数的低位徘徊正在考验市场脆弱的信心。10月26日,上证指数跌破千一大关,报收于1097.16点,半年线亦被轻松击穿。11月10日,股改会议召开的当天,沪指离千一还有10余点。 新华社在10日晚关于股改会议的新闻通稿标题中鲜明点出“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国家将在保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改革”。 这是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在股改推进过程中,保持市场稳定是管理层极其重视的要素。 北京首证的一位分析师告诉记者,监管层让投资者相信,股改并不是要以市场下跌为代价,市场稳定也是股改推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很清楚,如果市场持续下跌,投资者失去信心,投票率下降,股改成功的可能性就不大。反过来,即使股改完成了,市场因下跌而崩溃,股改也不能称之为成功。”因此,这位分析师认为,下一步很有可能会提高对价,谨慎开放融资市场,甚至加大二级市场的护盘力度。 同时,中国股市还面临另一个重要问题,外资正在加大对中国A股市场的进入力度。11月1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批准美林国际增加QFII投资额度2.25亿美元。至此,QFII的投资额度增至45.75亿美元。国家外汇局官员表示,接下来将加快QFII额度的审批步伐,尽快完成60亿美元扩容额度的分配。 事实上,外资在中国市场正在呈现出杠杆效应——以不大的资金规模逐步掌控中国资本市场的话语权。也因此,它们的每次动向都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他们最近的动向更值得关注,从上个月开始,外资金融机构正在加大对中国证券公司的收购和入股。国泰君安的金融研究员梁静指出,证券行业一旦向外资大规模放开,肯定会令外资掌握一部分资产定价的话语权,他们的投资理念类似于QFII,在市场当中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如果股改不能迅速成功完成,2006年底金融市场开放后,市场受到外资的冲击将会更大。而股改的推进是以市场稳定为支撑的。如果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在股改过程中形成稳定的局面,在汹涌的外资面前将会很快失去阵地。”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分析师直言。 关乎整个金融体系 实际上,资本市场的稳定在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大环境下有着更深刻的含义。 目前,随着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工商银行完成股改、中国银行上市前的最后冲刺以及城商行重组的展开,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同样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股票市场两年来却一直停滞不前,这显然不利于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韩志国认为,中国金融体制没有股市的发展是不能理顺的。“现代市场经济是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经济。股市影响的不仅仅是股票,还影响着企业制度、社会机制甚至是社会信用。美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只占国内企业的15%,但却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所以,中国金融的改革重点应该放在股市上。” 中国建设银行10月27日在香港上市,成功募集资金92亿美元。但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这是无奈之举——在国内市场无力承担重任的情况下,只能退一步选择香港市场。 这样的情景已经反复成为中国股市说不出的痛处。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所胡汝银博士直言,目前小而弱的资本市场导致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严重残缺。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社会经济是一辆跑车,金融市场是跑车的四个车轮,而资本市场则是车轮之一。现在,资本市场这个车轮有问题,跑车的行驶自然会受到影响。 问题已经被看到并意识到其重要性。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日前表示,研究解决资本市场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是在解决整个金融体系所面临的问题。 站在这个层面上,中国股市的未来渐次清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