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要闻 > 正文
 

伦敦副市长:中国金融最大的问题在股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7日 11:4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晓艳 北京报道

  近日,伦敦市副市长、市长办公厅主任兼市长商业与经济首席高级顾问John. Ross(约翰·路思)先生一行代表伦敦,刚刚来中国表达了全面开展合作,尤其在金融领域合作的意向。

  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伦敦,在金融市场发展经验上,对于中国有着许多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为此,记者对John. Ross先生进行了采访。

  《21世纪》:您对中国目前金融市场的总体看法是什么?

  John. Ross:我认为中国金融市场整体比伦敦落后30-50年。但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尤其在高科技、电信和制造业等领域。而现在中国政府认识到金融的重要性,开始强调金融的作用和地位。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中国将金融作为本国市场中所有行业的中心,问题不会很大,但想要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困难就比较大了,因为伦敦用了300年时间才达到今天这个金融地位,而即使是纽约也用了150年。

  《21世纪》:您认为在金融领域哪些地方是中国和英国(伦敦)可以合作的?

  John. Ross:中国在电信、制造业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伦敦在金融方面,拥有成熟的银行、保险、外汇、证券、期权交易等经验,包括在金融衍生物、基金管理、法律、会计服务方面都具有世界级的经验和水平,二者可以互补。

  比如去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相比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它的成本低得多,美国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政策,使得首次上市(IPO)的成本就不低,而在之后的融资过程中,成本就会持续不断的提高,我和一个大的跨国会计公司接触中,他们告诉我,现在一家公司去美国上市,价格成本比以前提高了500%;而且,美国的证监会等管理机构对首次上市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制度,使得上市的门槛非常高,尤其是在安然Enron和世通WorldCom丑闻之后,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在公司治理方面提出的要求更加严格,对上市公司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上市环境更加严苛,对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未必适合;另外,最近美国刚刚出台了一个新规定:个人负责制,即公司CEO个人将对公司的行为负责,否则将有相应惩罚措施,加大了公司管理层的风险。

  而且,中国香港和英国伦敦的会计规则类似,双方关系密切,一些已经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如果谋求海外融资,再到伦敦上市更有效和便捷,更容易进行账目准备。比如国航和中兴通讯。

  《21世纪》:您认为中国目前金融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John. Ross:我个人认为中国金融市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股市存在问题。虽然银行也有问题,比如银行坏账多,不良贷款率高等,但我认为只是一些结构方面的问题,中国的银行业作用还是非常大的。

  以前英国、美国等公司从股市上获得融资和从银行获得融资的比例大约为70%和30%,但现在这种比例也在下降。而在其它很多国家情况恰恰和英、美相反,尤其在日本、韩国等这些亚洲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里,70%的资金,企业是从银行获得。有一个实例可以说明这种经济结构的合理性,1990年代初时,日本股票市场经历了一个灾难性的下跌,但这种下跌并没有给日本整个经济带来太大的灾难性后果,原因就是因为大多企业都不是从股市融资,而是靠银行。韩国也是如此,股市并不是金融市场的关键,当然,股票上市有很多好处,可以使财务透明,强化公司管理,与国际纪律接轨得更快,但它并不能取代和超过银行的作用和地位,所以中国如果想模仿英、美的模式,通过股市来大量融资未必合适。

  《21世纪》:那您对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有什么建议,您怎么看中国几大银行希望通过上市来规范自身发展?

  John. Ross:中国的银行应该加速和提高内部改革,在银行领域引入更多的竞争,比如鼓励其到海外开展业务,到国际市场上去面临竞争和接受考验。

  至于银行上市,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但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市,而在于引入更多的竞争,去国际竞争环境里增强锻炼。因为中国已经加入了WTO,银行业迟早会开放,会面临全面竞争,越早学到经验越好。以前中国的服务业落后,后来服务业慢慢起步追上来了,但银行业一直没有跟上步伐。目前中国的银行缺乏压力和经验,存款率太高,应该把内部存款更多的用于工业、投资建设里去。

  《21世纪》:相对美国、德国等金融机构,似乎英国(伦敦)在中国金融业务发力的时间较晚,您觉得现在在中国全面发力时机是否合适?

  John. Ross: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英国很多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对中国经济持悲观态度,英国金融界对中国经济活力作了一个错误判断,他们认为金融危机后,最大的危机将在中国,所以将精力更多的放在了欧美市场,但事实上他们错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替代。

  现在他们意识到自己判断失误了,决定调整市场重心,全方位寻求和中国可能的合作。伦敦目前的经济总量非常大,超过瑞士和瑞典的总和,现在伦敦每年的GDP值是3200亿美元,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就是有钱,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此次来中国,也希望将一些建议带回英国,对英国政府形成未来更多的和中国合作投资的意向。

  《21世纪》:对于中国很多企业去伦敦等海外拓展,您有什么建议?

  John. Ross:中国政府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业务的策略,我百分之百赞同这个策略,但要实施起来具体又有很多困难。而且目前中国经济范围太大,必须进行全球经营,而一个很好的经验就是前几年中国政府拒绝了外国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应该“Shock”的建议,而采取了“软着陆”的模式,相反俄罗斯则是听从了“Shock”的建议而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所以中国政府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但同时在某些方面还是要借鉴国外的经验。

  而对于来伦敦投资和发展的中国企业,我们也没有任何限制。伦敦市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一个为中国企业提供咨询和援助的机构,并且正在考虑是否会专门为中国企业划拨一个区域,为到伦敦寻求发展的中国企业,提供从咨询、翻译、法律、会计等“一揽子”服务,并且拨了专款投入此项工作,从现在到明年3月,我们已经预算投入1.5亿美元,预计明年还会增加300万-400万美元。此外,伦敦市长将在北京设立的办事处,是他在世界各地设立的第一个办事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