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要闻 > 正文
 

G板非板 新股发行再融资将和新老划断有机衔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7日 11:1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方 原

  近日有越来越多的媒体称,管理层将要推出独立于主板的“G板”,引起市场普遍关注。

  G股还是G板

  “前段时间,好象是证监会提到过G板,但到目前为止,交易所没有接到证监会有关这方面的任何通知和部署。”7月1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办公室的有关人士对记者证实。这位人士同时表示,深交所没有进行这方面的考虑,也没有这方面的工作计划和安排。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的人士也对记者表示,有没有推出G板的必要,似乎要视股权分置改革进展的情况而定。而现在推出G板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目前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数量相对很少,设立G板难以产生效应。

  记者与三一重工和金牛能源等G股公司进行沟通时,他们表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全流通股票的家数将逐渐增加,由于试点方案实施之后股票简称前面都暂时冠以“G”代码,所以业界形象地称其为“G板”。

  而所谓“G板”这个概念是源于监管层还是民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办公室的一位人士道出一个基本事实。他说,“当时有过G板的叫法,但并非设立独立板块的意思。大致上是指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这类公司,也就是G类公司。所以,如果说监管层说过G板,实际上是指G股。”

  “第二批试点启动后,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也行动起来。他们把进行试点的公司另行标识,意指将会优先受惠相关政策。”了解相关决策过程的人士如是透露。

  6月17日三一重工股票简称变更为“G三一”,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G股。

  “G股”的设立,表明了证监会的政策意图。“不解决全流通就不能进行再融资”的规定,也让更多的上市公司纷纷上报股改方案。在42家第二批试点公司中,至少有宏盛科技、中孚实业等10家公司提出再融资方案,约占四分之一。

  证监会的考虑

  “没有更深的含义在里面,证监会不会对所谓的G板进行更多的关照。如果对此有什么举动,证监会也会让两个交易所自行考虑和安排。”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分析说。

  另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过程来看,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前,证监会的有关负责人都会在相关场合进行“吹风”。而作为设立G板这样的大事,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国新办”全方位介绍股权分置改革中只字未提,自然也就说明了证监会对此的态度。

  6月27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近二个小时的记者提问中,集中回答了15个问题,其中12个涉及股权分置改革。

  “新老划断”是一个令市场极为关注的话题,对此,尚福林表示,按照在改革进程中力争不再积累新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则,新股发行和再融资将和新老划断工作实行有机的衔接。

  分析人士认为,设立G板必然要与试点的全面推开和新老划断等紧密关联,但尚福林细谈后两者,而没有联系到G板,就说明了证监会对此的考虑是相当有限的。

  权威人士表示,标示“G股”的出发点是区分完成股改和未完成股改的两类公司,便于对完成股改的公司实施再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也促使未完成股改的公司更积极地参与股权分置改革。而对于设立“G板”,证监会似乎没有考虑太多。

  5月底,在中国证监会部署推出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之时,上海证券交易所向证监会上报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除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开展试点外,提出了一个前瞻性的政策指向。

  上海证券交易所将为试点公司股票开发新的指数,单设新的板块,以便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标尺。在试点公司达到一定规模后,上证所将为这一板块的行情进行另板显示。最后,在改革试点中,上证所将加强监管和市场监控,防止内幕交易,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据了解,证监会在这些报告中同意了上证所有关权证的方案,而对单设新的板块没有作出太多的表态。

  “G板”的现实选择

  “我们不一定寄望于G板作为一个独立板块出现,但让市场各方能意识到一群G类公司的存在,并给这类公司更多的关注,则是最大的价值。”证监会市场监管司的一位人员表示。

  “不知道社会上所说的独立板块意思,上交所所说的G板块也只是单独地集中显示G类股票,不会设立独立于主板的交易制度。”上交所研究部门的有关人士这样对记者说。

  据有关人士透露,其实自第二批试点以来,证监会和两个交易所也在对G类公司的公司状况和股票走势进行关注。他们试图设计出配套的制度使这类公司在“股改时代”,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也许是为G股群体发展作出的最好选择。

  市场人士表示,在原来股权分割的市场上,A股包含了流通溢价及其他除投资价值以外的各种预期,其价格形成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都受到影响,产品设计上也存在许多技术障碍。而且市场长期处于高估状态,使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如做空机制、股指期货等的推出,都因可能会引起市场的波动而遭到利益主体的反对和政府的担忧。

  全流通的“G股”不仅能提供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的基础,而且由于经股权分置改革除权30%左右,股价水平大幅降低而基本进入投资区域,也为新产品的开发和机制创新创造了更好的市场环境。

  赞许声也来自于一些关注中国市场的国际投资者。野村证券中国代表处的关涛说,由于设立新的指数,使其与原股权分置状态下的市场割开,便于投资者放下历史包袱,用新的投资理念和分析方法来看待“G股”公司。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