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类平准基金扶植券商 效果不宜过分高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7日 09:5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评论员 谭昊 关于券商的扶植“大计划”,近期有关部门的思路一再调整。目前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已经由最初的央行再贷款实施救助,转变为对于“破产类”券商,由央行再贷款以弥补保证金黑洞等;对于“重组类”券商,则采取股权与债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扶植。其中的股权注资任务由汇金和建银两家公司担当。
在债权扶植方面,到底是用再贷款还是商业贷款,结果目前还没有最后明朗。但多方消息表明,操作路径将是由商业银行出面,首批为100亿金额。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据有关媒体报道,这100亿元资金给予券商之后,将打入指定账号,专款专用,只能用于购买股票,券商必须还本付息,风险自担。 目前,按照此种说法,那么在撩开券商“流动性扶植”计划的面纱之后,我们还看到了“类平准基金”的影子。 平准基金前段时间在市场中引发了巨大争议。而在市场争论的同时,相关部门的态度则一直不甚明朗。此前不久,在国务院新闻办主持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对“政府是否考虑设立平准基金救市”提出问题,当时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答曰,“对各种有利于市场稳定的措施都研究过。”此语在后来市场的理解中被赋予了积极意义。 而如果此番100亿扶植券商的贷款被限定用来投入股市,那么,无疑这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平准基金的功能——在市场低迷时期,用资金托市以稳定市场。与此同时,这种模式又回避了平准基金的某些弊端。 首先,通常的平准基金操作模式是由政府出面,成立一个机构,对于基金操作统一进行决策,这就构成比较大的决策难度和风险。而此次的券商“流动性扶植”计划,则是首批100亿,而且分给好几家券商,这就构成了“分散决策”的操作模式,分散了决策成本和风险。 其次,回避了法律障碍。对于平准基金,国内的法律界一直存在争议。但在此次券商“流动性扶植”计划中,贷款给券商之后,由券商买入股票,风险自担。这虽然还有一定的行政色彩,但很大程度上却成为了商业行为,不存在太多法律障碍。 再次,尽管可能十几亿或者几十亿的资金对于整个市场杯水车薪,但是对于具体的每一家券商来说则意义重大。尤其当前的形势,IPO与再融资全面暂停,券商的投行业务雪上加霜。这些贷款作为券商的自营资金,则在当前的历史低位区域,有望为券商带来一定获利机会。而且,此次100亿贷款也能为解决券商的流动性难题发挥作用。 不难看出,此次新版的券商“流动性扶植”计划,被管理层赋予了两方面的使命。首先,是缓解部分券商的流动性难题;其次,是要向市场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以在心理和资金两方面发挥某种程度的“平准”作用。 但仍需要指出的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其运作效果不宜高估。从其第一个使命来看,很显然,贷款对于券商的帮助仅仅是“治标”,可能能够暂时缓解券商的资金困境,但对于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并无实质帮助。当然,如果结合汇金建银的股权注资计划等,则效果可能会相对乐观。 从其第二个使命来看,据悉此次有关部门对于接受贷款的券商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能达到贷款标准的券商数量不多,这也就意味着总体的资金量不会很大。这对于市场的实质影响有限。 | |||||||||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