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继续长线看好A股市场 希望成股市改革动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 09:31 证券时报 | ||||||||
——访瑞银证券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袁淑琴 本报记者 郭蕾 自2003年瑞士银行等成为首批QFII以来,QFII制度试点第一阶段的40亿美元额度已被27家QFII用完。他们对QFII试点的发展有何建议、对市场前景评价如何?为此,记者近日采
希望额度再增加 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在“2005北京《财富》全球论坛”上曾表示:“在QFII中,有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有足够的投资,但是有的投资者把钱还攥在自己的手里,我们想进一步了解他们会把这些钱怎么办。”对此,袁淑琴表示:“我相信我们的投资是足够的,我们的持仓情况也一直很稳定。其中约60%的资金投资A股市场,20%—30%投资可转债,还有10%买了股票基金,而国债的持有量长期以来都低于10%。当然,为了交易的需要,在任何时间段都会保留一些现金,但我们的总投资金额占投资额度的比例是比较高的。” 袁淑琴告诉记者,瑞银成功申请到4亿美元的新增额度之后,现在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客户增加额度的需求还非常大。瑞银已经向国家外管局表达了增加额度的意愿,希望获得3到5亿美元的新增额度。 继续长线看好A股市场 自从瑞银作为第一批QFII开始投资A股以来,A股市场持续低迷。对此,袁淑琴表示:“我们在进来的时候就已经看到A股在持续下跌,现在的市场情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市场受政策的影响依然很大。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客户还是遵循自己的选股原则,根据公司的基本面情况进行价值投资,并没有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如果我们在意市场波动的话,当初就不会进来。我们的选股原则,就是基本面良好、估值合理、具有长远增长潜力、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 她说,海外投资者对内地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一系列政策整体评价是正面的,对内地市场的长远表现依然充满信心。 让QFII成为市场改革动力 袁淑琴表示,目前A股市场缺乏内部的动力。散户的投资信心严重受挫;基金发展的时间很短,还比较稚嫩,加之投资环境较差,基金的投资兴趣也不浓;而一些新的机构投资者又缺乏投资经验。在缺乏内部动力的情况下,单靠监管机构推出新的措施,是起不到“一呼百应”的作用的。 袁淑琴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QFII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潜在动力。目前对QFII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这样严格的管制措施可以继续实施,但QFII规模应该进一步扩大,从而使得这个潜在的动力能够在推进市场改革方面有所作为。 袁淑琴说:“作为QFII的一员,我们已经尽力,而且我们的动力已经在很多层面上显现,相信许多其他的QFII也和我们一样。瑞银的交易量是很大的,最高时的交易量占上证所总成交量的3%—4%,大部分时间都保持在0.5%左右。而且,瑞银对交易券商的贡献也是很大的。” 她说,在这样的情况下,QFII额度申请停滞,严重压抑了外部动力,这其实并非明智之举,“我很明白监管机构对投机性热钱流入的担心,但这些资金可以通过严格监管加以控制的。” 期待QFII制度日臻完善 袁淑琴说:“除了希望增加额度外,我们希望监管机构能够增加QFII制度的透明度和稳定性。我的建议是监管机构给出增加额度必须达到的明确、客观的条件,这样,我们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对具体什么时候能够获准增加额度心里也有个底。” 袁淑琴还表示,希望能够允许QFII选择多家券商作为经纪商。“仅仅通过一家券商进行交易有一定的风险,比如,如果这家券商的电脑系统出了故障,我们就不能进行交易了。”她说,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也不存在监管和政策上的障碍,希望能够尽快落实。 此外,瑞银还希望能够投资更多的品种,比如债券方面,QFII目前只能买国债,而瑞银的很多客户都非常希望能够购买企业债。 “还有税收问题。”袁淑琴表示,QFII制度推行了两年,迄今对QFII应该怎样征税还悬而未决。据悉,监管机构已经就此达成了共识,即QFII应该与基金享受同样的税收待遇。“如果是这样,就应该尽快出台有关条例。”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