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姚毅 北京报道
由本报与巨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资源战略与可持续性发展高级研讨会”于6月4日在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我国目前强劲的资源需求和全面的资源短缺蕴含了巨大的商机,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和投资者应将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重要的投资方向。
国土资源部咨询中心高级研究员王希凯表示,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的巨大需求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这个阶段(重化工业阶段)至少还要持续10-20年。因此我国在矿产资源的供给上应有相应的长远规划。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的同时,应按照主要矿种预测矿产品需求加上国内国际的供给程度,通过具体政策加以掌控。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刘建明表示,我国新世纪矿产资源的最佳战略布局应是:东部进一步挖潜节流,西部摸清家底作为中长期战略储备,北部则是最重要的战略接替基地,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的战略重点将从东部转向北部。政府应创新投资机制,加强支持力度,减轻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投资风险,激活繁荣我国商业性探矿市场,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探矿领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资源短缺问题本身也是一个金融问题。资源配置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灵敏性和有效性作用,通过价格机制,促使全社会节约使用资源,同时鼓励社会不断寻找新的资源替代品。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金鹏期货公司董事长常清认为,国家重视资源问题并不意味着政府要加强管制,也不表明一定要建立资源储备制度。中国应建立自己的资源定价中心,国内的期货市场应建立中国资源类基础产品的定价体系,在全球资源定价体系中要争取话语权。(见A0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