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龙跃
随着大盘近期不断创出新低,去年9月份曾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的新股“破发”现象再次出现。广州国光发行价10.8元,昨日收于10.35元;成霖股份发行价8.6元,昨日收盘价为8.38元。此外,黔源电力发行价为5.97元,昨日收盘价为6.2元,离“破发”也仅仅一步之遥了。
去年9月出现的股票集中“破发”现象,严重威胁到了当时股市的融资功能以及市场的稳定,从而引发了询价发行制度的诞生。然而在目前相对更加市场化的发行制度下,新股“破发”缘何再度出现?
定价相对过高导致“破发”
业内人士认为,定价过高是导致新股上市后不断走低直至“破发”的主要原因。虽然从理论上讲,询价制会为新股带来一个比较合理的发行定价,但实际情况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机构投资者在为新股定价时往往参考的是公司提供的过往业绩,但事实上,很多新股在上市后就发生业绩“变脸”的情况。而新股在确定发行价到上市后的这段期间内,公司基本面也有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广州国光与成霖股份,这两个公司都属于各自行业的龙头企业,发行时自然会获得较高的定价,但目前由于我国同欧美等国家的贸易摩擦有加剧的趋势,导致这两个外向型企业面临更多的负面和不确定性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原先的定价就显得相对过高了,“破发”在所难免。
市场人士也注意到,新股破发比较集中的阶段,都是大盘阴跌不止、市场估值体系陷于混乱的时期。针对这种情况,平安证券罗晓明指出,询价制以来上市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基本都在20倍左右,但这一市盈率水平反映的是当时而不是目前市场的估值状态。目前市场整体价格中心在新股发行价确定后再度下移,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大致在17倍左右,发行定价相对较高的新股自然不能独善其身,其跌破发行价的过程,其实也是向市场价值中枢回归的过程。
“示范效应”加速“破发”
与去年的新股“破发”潮相比,本轮新股从上市到“破发”的周期大为缩短。去年,除了苏泊尔在上市首日就“破发”外,其余多数新股都是在经过了至少1个月的下跌周期后才跌破发行价的。而最近上市的两只新股成霖股份与广州国光,都是在上市后数日内即告“破发”。
新疆证券的商金和认为,新股“破发”加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市场低迷使得机构无心也无力维护股价。按询价制规定,机构参与新股申购所获配的筹码需要经历3个月的锁仓期,为了保证自己的收益,不排除个别机构会在此期间适当维护新股价格,这也是去年多数新股“破发”周期相对较长的原因。但是,随着今年市场的愈加低迷,在机构重仓的二线蓝筹都出现大面积跳水的情况下,机构继续维护新股的能力与信心已大不如前了。
第二,随着股市的进一步低迷,原先热衷参与新股炒作的投机资金也不如以往活跃。在没有短期资金介入的情况下,新股“破发”概率大大增加。(下转A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