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要闻 >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 > 正文
 

保险三巨头证券投资告急 保监会将强化内控机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 15:27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孙轲 北京报道

  “从今年年初保险资金正式投资到股票市场,现在每天保险资金都以不同的量在向股市注入。”

  “保险资金将是救市的最后堡垒,保险资金应该加大力度进入股市。”

  两句围绕同一主题的话,前者出自保监会主席吴定富4月20日在北大CCISSR(赛瑟)论坛上的演讲,后者则是4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保险资金入市研讨会上,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胡立峰发表的观点。不难看出,虽然监管部门鼎力支持,但证券业人士仍嫌保险资金入市步伐太缓。

  然而保险公司无法不谨慎以对,2004年,他们就在证券市场上栽了个大跟头。

  4月18日、19日和22日,三家海外上市公司(中国人寿(行情 论坛)(行情 论坛)、中国平安(行情 论坛)和中国财险(行情 论坛))相继发布了业绩公告,其投资业绩均不尽如人意——中国人寿已实现投资亏损净额和未实现投资亏损净额分别为2.37亿元和10.61亿元,中国平安已实现及未实现损失共为7.73亿元,中国财险的交易类及非交易类证券浮亏达9.48亿元。

  三家公司均将投资浮亏归因于内地证券市场的持续下跌。

  这种状况引起了保险业的警觉。监管部门意识到,随着投资渠道的增加,保险资金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通过强化监管来确保资金安全运行日显重要。从今年起,保监会正悄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制度建设上来。

  全行业共同研究13个课题

  “我们将今年确定为保险资金运用的制度年。”保监会资金运用部主任孙建勇说。

  早些时候的3月20日,保监会资金运用部向全国所有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下发了《2005年保险资金运用工作要点》。随同下发的还有一份《2005年保险资金运用研究课题方案》,共拟定13个课题,涉及基本制度、监管基础、运作机制和投资渠道四大方面,其中除列明研究内容和目的外,还对参与机构和最后完成时间进行了明确。

  “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都将作为起草制度的基础。”保监会一官员称。

  与以往制度的出台不同,这次保监会不再完全依靠自身去完成这个庞大的工程,而是充分调动全行业的力量,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完成制度蓝本。参与课题研究的除了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还包括财政部、部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独立的研究机构。中国人寿、中国财险、泰康人寿、太平保险都位列其中,而友邦则作为唯一的外资保险公司参与《保险资金运用绩效考核》的研究。

  “调动全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力量,目的在于加强监管机构与市场主体及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同时这种方式便于在课题进行中交流沟通、统一思想,有利于将来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上述官员说。

  近几年来,保监会一直致力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从1995年仅限于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到1999年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再到2004年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丰富已经今非昔比。

  不过这位官员认为,“投资渠道增加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是可以使资产多元化和分散化,坏的是渠道越多则风险越多。现在是渠道增加了但制度却不到位,因此今年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制度建设上来。”

  按照计划,13个课题将全部在年内完成,保监会将其划分为6月、7月、9月、10月、12月五个阶段。当然,并非所有课题对应的制度都在今年出台,保监会官员透露,有些研究成果出来后要先试行,在试行中随时调整,待调整成熟后再形成制度性文件。“争取今年能有一半的成果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其余的放到明年去做。”他说。

  对内:强化授权审批

  与国有银行改革的根本在于公司治理类似,此次制度建设,保监会亦特别看重内控机制。

  与之相应的是《保险资金运用内控机制》课题,初定于10月底前完成。4月初,该课题牵头人华泰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召集另外三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公司对课题研究进行了初步安排,各公司就负责的具体章节进行了分工,并已开始撰写工作。

  华泰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淦克兴表示,内控课题的目的是按照去年6月开始执行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建章建制,主要落实投资业务的管理流程和组织结构。目前各公司都已有一些适当的办法、流程和措施,课题组的工作是制定出一个行业标准,为拟定《保险资金运用内控机制指引》做准备。

  上海一家寿险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透露,目前该公司涉及到资金运用的规章制度包括《资金运用管理制度》、《资金结算制度》、《投资人员岗位设置规定》等。他认为,内控指引最核心的一点是解决责任问题,即要建立授权审批制度,规定出什么样的业务由什么级别的人批准。

  据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首席分析师崔斌介绍,人保固定收益部人员按权限从上至下分为经理、帐户经理、帐户经理助理几个级别,帐户经理的权限约为几亿元,并按市场分为交易所帐户经理和银行间帐户经理。帐户经理助理和帐户经理可在权限范围内发起投资,超过权限的则由上一级人员或部门发起。但无论多少金额的投资均需层层审批,并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进行控制,部门经理和分析师都要签字。

  “考虑到风险控制,我们正倾向于缩小权限,帐户经理目前的权限太大。” 崔斌说。

  与人保不同的是,华泰资产管理公司采用分级授权制度。淦克兴称,他们会根据业务性质不同,按照品种和阶段分级授权,在权限范围内的就不需要上一级人员审批。并且,这种分级是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

  对外:慎选交易对手

  除了对内做好风险控制,保监会的课题方案中还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保险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对手风险。

  上述寿险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表示,交易对手的概念现在各公司还不是很清楚,“我们现在用到的是合作伙伴的概念,包括与我们具有买卖关系、委托关系以及为我们提供某项服务的机构。(但)不知道交易对手是否会把这些概念都涵盖进去”。

  而前述保监会官员称,这个课题的首要目的,也恰恰在于明确交易对手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不同交易对手的交易方式和交易限额,最后拟定出《保险机构投资者交易对手选择标准》。交易对手可能会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

  交易对手选择不慎的教训近在眼前。中国人寿2004年业绩报告显示,2004年债券已实现投资亏损净额为3.17亿元,其主要原因是托管在闽发证券的国债减值损失。中国人寿托管在闽发证券的国债本息帐面价值总计约为4.12亿元。后者于2004年10月18日停止所有业务,由于闽发证券财务困难,中国人寿无法对国债进行转托管,而是计提了3.2亿元的减值准备。

  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上述寿险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介绍说,他们在内部《投资指引》上明确了银行的选择标准:外资银行选择标普或穆迪评级BBB或BBB2级以上的;内资银行一方面参照银监会规定的指标,另一方面公司内部按7项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估,包括资本充足率、流动比率、不良贷款比率等。

  《投资指引》列明了认可银行名单,并规定至少每年做一次更新。根据评估,有11家国内银行进入认可名单,包括四家国有银行、上市银行以及绝大多数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目前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信用等级都比较高,因此全部被列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但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由于安全性不足均未获得认可。

  在与证券公司的合作中,该公司也会对不同的券商采用不同的交易方式。例如,在购买债券时,与大券商交易采取的是先付款后付债券的方式,而与小券商的交易为安全考虑则会拿到债券后再付款。

  统一考核标准

  唯一有财政部参加的课题《保险资金运用绩效考核》,将参与机构确定为“各保险公司”,并计划在此基础上拟定保险投资绩效考核标准。

  “确定绩效考核标准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上述寿险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说。

  负责绩效考核课题的中再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袁东表示,与绩效考核紧密相连的是资产的估值问题,目前各家公司有各自不同的估值原则和标准,因此绩效考核的标准也不同,但大家所用的估值标准都是符合《金融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

  绩效考核的标准不同,则投资收益率或损益情况会有所差别,但这些差别不一定是真实合理的。

  上述寿险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认为,投资收益与各公司具体的业务有关系。产险公司基本都是短期业务,它的资产安排就只能是短期的,收益率会相应较低;但收益率低并不一定说明它的资产经营状况不好,有可能它的利润比较高。因此不能简单拿投资收益率做比较。

  “核心问题是比较自己的资产和负债。如果某公司整体的负债成本是2.5%,总体收益率是3.5%,那么就有1%的利差;而另一个公司资产收益率是4.5%,但它的负债成本是4%,那么它只有0.5%的利差。显然第一个公司比第二个公司的资金运用结果要好。”这位总经理说。

  除了负债成本影响到收益水平,三大海外上市公司的业绩公告,也透露出会计核算口径不同对盈亏状况的影响。

  国泰君安证券(香港)公司保险分析师戴祖祥说,“三家公司由于对开放式基金的会计处理不同,因此浮动盈亏计算的口径也不一样,无法对它们的当期业绩进行对比。”

  他解释说,三家公司都将封闭式基金计入了交易类证券,但对于开放式基金则采用了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中国平安计入交易类证券,而中国人寿和中国财险都计入了非交易类证券。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交易类证券的浮动盈亏都计入损益表,而非交易类证券的浮动盈亏则不计入损益表。 “这样,对于需要考察浮动盈亏的总投资收益率,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中国财险是无法进行比较的。”戴祖祥说。

  债券投资是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方向,做多长的久期(即购买多长期限的债券),亦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收益水平。

  上述寿险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介绍,曾有一家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接近6%,而其他公司基本都在4%左右。经过考察发现,它的债券久期比其他公司都长,“我们做的久期平均3年多,但它做到了7年,而它的负债期限才五年多”。

  而在他看来,“用放长资产期限来提高收益率暗含流动性风险”。

  他进一步解释道,这种操作方式可能在需要赔偿或给付时没有足够的现金,如果债券市场利率上升,持有长期债的跌幅要比短期债深得多,这时变现亏损会很大。

  保监会显然意在消除这种行业差异。前述保监会官员谈到绩效考核课题时指出,“这个课题就是要根据资产负债匹配的原则,统一保险资产估值标准,确定不同性质资金的绩效考核标准,以利于监管部门对各保险资金运用主体的运用水平和结果进行考核。”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保险资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