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摩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2日 18:33 《全球财经观察》 | |||||||||
摩根在中国的地位无人撼动,但他正在遭遇强劲的挑战 你不能不承认,在全球金融市场,无论走到哪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Dean Witter,简称摩根)都是一块金字招牌。 自从1980年代以来,摩根就一直占据全球投行三甲的位置,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有效的威胁。
是的,霸主,全球各大金融市场的霸主——与其他顶尖投行不同的是,摩根体现的正是这种王者风范。当然有时候还是霸气和傲慢。就像他在全球各金融中心的办公室一样,简洁,然而大气。 这不仅仅因为摩根的超凡业绩。在证券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以及不为人知的信用卡业务等各个方面,摩根都是领导者之一;在中国,这一优势更为明显。从进入中国以来,在法律允许开展的业务中,摩根就一直稳居前两名的位置毫不动摇;而且,摩根士丹利的任何一举一动都会成为风向标——在房地产投资基金领域是这样,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是这样,在从未经历失败的IPO领域,摩根人为主承销商就着投资信心。 这当然需要高度协调的全球业务配合能力、全球销售网络和超强的专业能力。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摩根似乎永远不可克服的公司政治,傲慢,甚至急功近利;2000年前后的业务扩张的隐患到现在也未完全消除;人微言轻相对纯粹的投资银行,摩根同样要面对欧美老牌金融集团的强有力竞争。 所有这些,是摩根士丹利必须付出的代价。摩根最新的政治斗争导火索正是摩根开始下滑的业绩,而中心仍围绕管理权展开:3月29日,摩根现任全球主席兼CEO裴熙亮(Philip Purcell)决定任命新的总裁,并接受裴熙亮的直接领导,以此来消除下属们对统治权的质疑;3月15日年度会议召开之前,包括前总裁罗伯特·斯科特(Robert Scott)和前主席帕克·吉尔伯特(Parker Gilbert)在内的8位前高管,集体向他发难称:“摩根士丹利经营每况愈下的首要原因是裴熙亮领导不力。“ 另一个原因是1997年并色添惠(Dean Witter),他们甚至有人干脆声称那是一个失败的并购。 如果不从胜利者、问题大权在握的裴熙亮的角度来看,摩根从并购添惠的那一刻开始就加剧了内部的政治斗争——2001年,前总裁约翰马克(John Mack)离开;2003年,前总裁斯科特离任。裴熙亮是前添惠主席兼CEO,而马克则是合并前摩根的CEO,他们共同缔造了那一场创造华尔街纪录的金融并购案,然而最终却为最高权力而分裂。 摩根在中国的业务多得“做不过来“,在中国的地位也仍然无人撼动。但是,无论是哪个方面,他都正在遭遇强劲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