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璐瑶
———访新华人寿董事长关国亮
就在保险主力资金入市齐上阵的今天,保险公司能否在今年实现登陆国内A股市场呢?曾最被媒体看好有望实现国内A股市场零突破的新华人寿是否会拔得头筹呢?带着种种疑问
,记者近日采访了新华人寿董事长关国亮。
推迟上市
2003年6月4日,中国保监会发出《关于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批复》,原则同意新华人寿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这是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业上市的第一份批复文件,关国亮说,不仅对于新华人寿,对于中国保险业来说,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但是从2003年底到2004年底,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先后在海外上市,坚持国内A股上市追求的新华人寿仍然不动声色。
对此关国亮并不急于表白自己,他习惯在媒体面前保持一贯的低调作风。
关国亮告诉记者,一家企业上市不上市?何时上市?将取决于三种因素:一是宏观经济调整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二是股市的走向;三是企业上市后能否获取的综合效益,包括机制效益和资金效益,而不是单一的募集资金。
2002年以来,资本市场的表现有目共睹,2004年下半年巨大的跌幅更是出人意料。2004年年中,关国亮带领他的专业团队对资本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后,做出了理性的抉择:推迟上市。关国亮告诉记者,推迟上市不等于放弃上市。
“2004年的6月份,我们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寿险公司上市的一切准备工作,保监会的批准,法律意见书,招股说明书,评估意见书,券商的推荐书都完成了。在最后一刻,我们主动将上市的工作放缓、推迟。现在看来我们的决策是对的。今年1月30日中国的资本市场,上海、深圳都跌到了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如果按这个价位,即使新华人寿在2004年上市,一方面募集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另一方面市场形象也不是太好。推迟上市,对我们来说是有效地规避了资本市场的风险。”关国亮说。
再次提及上市,关国亮说,新华人寿将继续准备。而对上市时间问题,关国亮认为,这一切将取决于国内外股票市场的情况,如果国内A股市场时机成熟,那么就会在A股上市;如果在境外上市时机成熟,那么就会在境外上市。
控股先行
中央的宏观经济调控,包括人民币加息,对寿险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国民经济的强劲增长态势,总体上为寿险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国内保险业的增长模式发生转变:由粗放型经营转变为集约化经营,从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重视效益和质量。
由此,关国亮果断做出抉择:进行战略转移,深化结构调整,全面推动公司转型,打好效益这张牌,真正做大、做强。推迟上市,发行次级债,调整产品结构、转变业务策略、转移机构建设重点、围绕市场进行组织变革……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体现在新华人寿2004年的业绩表上:2004年,在全行业发展速度整体放慢的情况下,新华人寿保费收入为189亿元,增幅9.5%,仍然保持了高于同业平均水平的速度。市场份额5.8%,继续稳居寿险市场第四位。截至2004年底,公司总资产达到397.8亿元,实力进一步提高。关国亮认为,更大的收获是,经过一年多来的结构调整,新华人寿已经逐步实现了从粗放到集约,从规模到效益,从重短期到放眼长远,从重视份额到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对于新华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进程,关国亮表示,预期目标是在今年一季度内完成控股公司挂牌。第二季度开始筹建资产管理公司、财产险公司、养老金公司、健康险公司等专业子公司。
关国亮告诉记者,新华人寿的目标是到2005年底,完成控股公司的框架的搭建工作,也就是在新华保险集团之下,有寿险、财险、资产管理、健康险、养老金、经纪公司、代理公司这七大公司组成的,以寿险为核心的保险集团。这样,我们就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完善、更周到、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更好地履行我们对客户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