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前高管透露:海尔职工持股会可能是虚拟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 08:36 第一财经日报 | ||||||||
海尔集团的一位前管理人士说,在海尔内部,持有所谓公司期权的接近100人,而详细数据恐怕只有少数人知道 本报记者 王珍 李攻 杨维忠 发自青岛 12月3日,一位一年前离职的海尔前高管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海尔股东持
海尔的虚拟持股 这位高管在海尔工作了十五六年,离开后没有得到任何股份。“在位时,我们干部会给一些期权,只是一个简单的收据。海尔集团内应该有一张表,上面会罗列出甲部长多少期权、乙总经理多少期权,每年按照期权分红。人走了,期权不能带走,这些期权不是个人以现金购买的,也不是企业赠送给个人的,充其量是一种奖励手段。”这位人士认为,实际上海尔并没有进行彻底的产权改革。 “持有期权的包括海尔集团各子公司、分厂的一把手,以及有过特殊贡献的员工。每年集团会给你分红,但不会告诉你拥有多少期权,每股分红的标准是多少,十分模糊。”这位人士透露,分红的数量会根据海尔每年的效益状况而发生变化,有3万、5万、10万,基本不会超过10万元。 这位人士说,在海尔内部,持有所谓公司期权的接近100人,“但是,我之前很少听说‘持股会’这一说法。它最初就是一张表,列着高层各人的一些虚拟股份数,而这张表的数据恐怕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这是张瑞敏在管理上一种聪明的做法,目的就是留住人才。”这位人士说,是否海尔持股会随时间推移,正在逐步做实,就不得而知了。它的股东是否还是这近100号人,也说不准。 据这位人士透露,海尔这几年很多中高层人才流失到其它同行企业。“海尔前十位的高层变动得很少,他们的收入可能比较高。但是,海尔集团下属分公司的一把手、技术骨干发生变动的并不少。人才流失估计也是迫使海尔加快改革的重要原因。”这位人士认为。 职工持股会是否存在? 海尔集团今年11月18日正式在香港借壳上市,计划向海尔中建(行情 论坛)(1169.HK)注入其核心的洗衣机业务和手机业务。由此,通过“海尔投资”间接控股海尔中建的海尔职工持股会,再次推到公众面前。 这个职工持股会是否就是上述虚拟持股会,《第一财经日报》记者12月4日上午向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中心主任助理、外宣部部长汲广强求证。汲广强拒绝对此作出任何评论。 记者了解到,海尔集团在1999年曾注册成立过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职工持股会。1999年11月26日,青岛市民政局为海尔内部持股会发放了一份注册号码为鲁社证字第B0883号的社团法人登记证书。但上面却注明,“此证仅限办理青岛海尔(资讯 行情 论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即“海尔投资”)事宜,有效期2个月”。 2000年7月6日,国家民政部办公厅发出通知,因职工持股会属于单位内部团体,不符合新《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的登记管理范围,因而暂停了对职工持股会的登记,并且此前已登记的职工持股会暂时不换发新证。 中国证监会2000年12月11日在《关于职工持股会及工会能否作为上市公司股东的复函》中也明确指出,职工持股会不能成为公司股东,中国证监会暂不受理工会作为股东或发起人的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 12月2日,青岛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社会团体登记处工作人员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证实,现在在该部门管辖范围内,没有一家职工持股会性质的社团法人。 据郎咸平透露,从海尔中建披露的材料看,海尔投资有两个股东,一个是海尔集团,占了1.4%股份,而另一个是海尔内部持股会,占了98.6%的股份。 而据媒体报道2001年4月海尔内部持股会变更为海尔集团资产管理协会,拥有法人社团资格。究竟内部持股会和资产管理协会是否为同一机构,本报记者尚在进行进一步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