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要闻 > 正文
 

上市公司屡屡失信 拷问上市公司高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 14:16 广州日报大洋网

  上海证券交易所前不久在其网站增加“上市公司诚信记录”栏目,由于详细披露历年沪市公开谴责信息而备受关注。当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因制造虚假信息、违规经营而陷入丑闻时,人们开始质疑作为企业“灵魂”的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诚信。

  上证所股票上市规则昨日发布,12月10日起正式施行。新规则突出了信息披露基本原则并引入公平披露的概念,强调对上市公司董(监)事和董事会秘书及其他高管人员的管理,
要求高管人员补充签署《声明及承诺书》,增加了关于董事诚信勤勉义务的具体内容。

  新华社记者潘清、储国强

  “诚信记录”

  上市公司屡屡失信

  2001年4月以来,先后有61家沪市上市公司受到上证所77次公开谴责,477人(次)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因未能勤勉尽责遭公开谴责。

  “诚信记录”表明,大部分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层由于未及时披露信息或披露虚假信息而遭到公开谴责。这些被上市公司拖延、隐瞒或篡改的信息包括公司业绩、对外借款、贷款、质押担保、对外投资或重大合同等。另外,上市公司出于种种目的作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业绩预告,从而对投资者形成误导行为,也在被谴责之列。

  频频出现在证券市场的“失踪事件”,更是将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失信行为推向极致。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月以来,共有10位上市公司高管外逃,卷走的资金或造成的资金黑洞近百亿元。其中包括挪用公司资金7亿多元后“因病出国就医”的ST南华董事长何竟棠、在9.88亿元巨额担保面前“人间蒸发”的ST啤酒花董事长艾克拉木.艾沙由夫。

  面对爱玩“失踪”的董事长们,市场开始流传一首套用李宗盛《凡人歌》改写的歌,流露着投资者的愤怒和无奈:你我皆高管,身处股市间。终日圈钱苦,一刻不得闲。……多少董事长,一逃为金钱,多少好公司,已成将沉船。上市虽然短,何必苦苦恋。老总不见了,向谁去喊冤?

  无成本失信

  监管和法律的尴尬

  证券交易所是证券交易的组织者,也是一线监管的承担者。然而,交易所却处于这样一种尴尬境地:面对层出不穷的失信事件和相关责任人,只有“处分权”而没有“处罚权”。

  上证所上市部总监周国庆说,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上证所可按情节轻重,对违规的上市公司、董事、监事、上市推荐人进行处分,对违规的上市公司可要求有关负责人支付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惩罚性违约金,对违规的董事、监事可公开认定其不适合担任相应职务,对违规的上市推荐人可取消其资格等。

  实际上,由于对上市公司处以惩罚性违约金可能会最终影响股东利益,到目前为止,交易所从未使用这种处罚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开谴责是交易所对违规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作出的最严厉的处分———一线监管止步于道德层面。

  即使是作为最高监管机构的中国证监会,对于严重违规的上市公司管理层也鲜有有效的惩戒手段。今年下半年因“虚假陈述违法行为”和“虚增利润”而分别受到证监会处罚的ST啤酒花(资讯 行情 论坛)和原民族化工,两位董事长艾克拉木.艾沙由夫、石进儒均被证监会罚款30万元。这已是迄今为止在监管体系中,上市公司管理层为其失信行为所付出经济代价的最高纪录。

  上证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表示,尽管现实中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虚假上市等现象比较普遍,但很少有董事因此而受到刑事处罚。即使有,量刑也很轻。“这并非董事的刑事责任法律规定不严厉,而是实施不力的问题。”

  与此同时,我国法律法规虽然对董事的民事责任方面也作出明确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几乎没有公司董事因违背受托责任而担负了有实际意义的民事判决。

  上市公司管理层失信行为的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状态,成了证券市场监管和法律体系的共同尴尬。

  “内部人士控制”

  致股东大会流于形式

  7月22日,上海茉织华(资讯 行情 论坛)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董事长李勤夫被上证所公开谴责。其中,公司向参股公司提供借款2.38亿元,投入期货业务资金2.6亿元,均未按公司章程提交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审议。超过5亿元的巨额资金流动,竟仅由董事长一个人“说了算”。

  实际上,无论是违规担保、借款,还是编制虚假信息,都是董事会的“集体决议”。这种“集体决议”,又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以董事长为代表的大股东的意志。

  胡汝银认为,尽管《公司法》将股东大会安排为公司的权力中心,但事实上,由于国有股权的委托代理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国有股权代表主体在公司中的实际缺位。在股权相对集中、董事会与高层管理人员高度重合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运作呈现十分明显的“内部人控制”局面。

  这种局面导致许多公司的股东大会与董事会流于形式,经营决策权集中于少数关键人手中,进而产生大股东随意占用股份公司资产,公司违规对外担保泛滥等一系列损害公司利益和投资者权益的不正当行为。

  上证所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经第一大股东提名并当选的董事人数平均占董事会成员总数的一半以上,不考虑独立董事,来自国有股东的董事平均占董事会成员的六成以上。约有40%的被调查公司没有制订较详细的董事选举程序和投票规则,选举过程由董事会和大股东操纵。

  “重典”治理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上证所前不久发表的《中国公司治理报告(2004年)》,将“董事会独立性和有效性”作为主题。在这份报告中,研究人员针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存在的不诚信状况开出如下“药方”:

  强化控股股东、董事及高管人员的民事赔偿责任,立法引入个人破产制度、证券民事赔偿机制和追究最终责任人无限责任制度,加重刑事处罚力度,在制度安排上有效防止公司控股股东和管理层等内部人恶意利用公司的有限责任性质,操纵公司财务,滥用公司资金,转移公司资产与收益,进行破产欺诈等不法行为。

  上海证券交易所新的股票上市规则昨日出台,增加了关于董事应履行的诚信勤勉义务的具体内容:原则上应亲自出席董事会,以正常合理的谨慎态度勤勉行事并对所议事项表达明确意见;及时了解并持续关注公司业务经营管理状况和公司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及时向董事会报告公司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得以不直接从事经营管理或不知悉有关问题和情况为由推卸责.任任;履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社会公认的其他诚信和勤勉义务。

  财经视点

  仅有谴责是不够的

  仅是道德层面上的谴责,对失信的上市公司来说,没有太大约束力。惩戒上市公司失信,必须突出一个“严”字,对失信者严惩不贷,方能以儆效尤。

  对经营者来说,讲不讲信用,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是一个经营成本选择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市场经济中,当不讲信用比讲信用成本低,就往往倾向于选择不讲信用。这就告诉我们,大到一种经济体制,小到一个对上市公司的监管,都要用严格的奖罚制度,以此引导经营主体追求信用至上,守法经营。

  以此来看中国证券市场现状,问题昭然若揭。从证交所到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可谓“温和宽厚”,也难怪上市公司总把一道道责罚当成耳旁风了。对他们以失信不法行为从证券市场攫取的暴利来说,那点损失不过九牛一毛。

  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在信用惩戒上的犹豫不决模棱含混,对上市公司温情脉脉的“父爱主义”,实际上是误导企业,害了企业;是对集升斗之资投入股市的广大股民的失职;最终,是对中国证券市场乃至整个资本市场和经济健康发展的极大损害。

  在中国证券市场一扫失信歪风,建立“干净”的证券市场,就要严字当头。对失信者,罚,就要罚得他恶名昭彰,没人再愿与他做生意;罚,就罚得他倾家荡产,扫地出门。今年两家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和“虚增利润”违法行为,其董事长分别受到证监会罚款30万元的处罚,这虽说已是中国证券市场中,失信者付出经济代价的最高纪录,但对失信者的惩戒力度仍然不够大,而如果获罚款项是3000万元、3亿元甚或更多,并依法施以相应的刑事处罚,失信者能不悚然心惊、望而却步吗?(新华社记者赵鹏)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