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石案愈发扑朔迷离 更多涉案人员付出水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 19:00 《全球财经观察》 | ||||||||
随着调查的深入,王小石被捕所引发的疑问,不仅没有得到解答,反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文/王一尘 “经过改革和完善,中国证券发行机制已经走向透明,诸如买卖发审委委员名单之
随着调查的深入,关于这位证监会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被捕所引发的疑问,不仅没有得到解答,反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11月3日下午,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反贪局兵分两路,一路向东前往中国证监会,另一路则向北至北京汇宾大厦。他们的目标分别是: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官员王小石以及北京华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林碧。 其中,林碧涉嫌行贿,而王小石则涉嫌受贿。事实上,他们所牵涉的正是同一案件。数月前,一位名叫张红的北京女士向西城区检察院实名举报了一起行贿受贿案件。检方经过多方调查后决定抓人。 作为西城区检察院的自侦案件,其难度之大,涉及单位级别之高,关系之复杂是前所未有的。这里的检察官们显得非常谨慎而小心。他们已经对王和林的住处进行了搜查,但所获甚少。《全球财经观察》得到的消息是,王的妻子以及林的弟弟都跟检方进行了沟通。 检方的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在接受《全球财经观察》采访时说,案件的焦点是,王小石的行为究竟能否构成受贿罪,也就是说,“他到底收没收钱,收了多少钱,在什么情况下收的,有没有为别人牟利?” 按照中国法律规定,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是,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目前检方仍在为此而忙碌,这个阶段预计还要持续若干个月。因此,王小石案开庭至少要到明年年初。 目前看来,一直传言中的林和王曾合开公司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为林在福建福州有一家家族式的公司,其法人代表为其弟林海,还有一位自然人股东为其前妻张红,另一位股东就是林本人。这家公司业务萧疏,甚至没有去做2003年的年检。据了解,其2002年期末资产总额43.19万,负债总额17.31万,营业额31.8万,亏损额24.12万,对外投资仅20万。 外界猜测,这家公司可能是林和王的秘密资金通道。有证据显示,在2002到2003年年中,二人过往较多。王小石自2002年年初就因工作需要以原职身份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办公,而林碧则在同一时期长期留守深圳。 虽然林在福州的企业每况愈下,但是林的日子仍然过得不错,由于种种业内共知的原因,林在投行界的名气也越来越响。因此,2003年下半年林到北京后,就到北京华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任职。 巧合的是,此时王小石也因工作调动从深圳回到北京。之后2004年,由于发审制度做出调整,发审委员名单开始公布,王丧失了他的职位所拥有的大多数牟利空间。 目前,检方已经派人分赴外地调查取证。随之,案件已经越来越展开它真实的荒谬性——王小石以一个小官僚的寻租可能性证明着更大的权力腐败空间。在王被拘前后,不能证实的消息称,已有原发审委委员被传讯,甚至可能已被拘捕。 根据《证券法》规定,发审委是股票发行上市的最终审核人。参加具体某一股票发行申请审核会议的,通常为9名发审委委员,由他们组成一个专门的审核小组。通常,同意票数达到出席会议委员人数的2/3,股票发行申请即获通过,俗称“过会”。 2004年之前,为防止“走后门”,审核委员会名单保密。这种制度安排恰恰制造了“公关”的机会,大量的证券公司为了寻找和买通审核委员会成员不惜重金,其金额往往超过千万。 王小石作为发行监管部发行处副处长,负责与发审委联络,拿到发审委名单条件便利。 虽然,王没有审批的权力,但是他却是这些委员名单最早知情的人员之一。这样的名单就像地下公关的“指南针”一样,指引着他们投其所好“攻关”发审委委员。而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仅仅是20万左右的价钱。有意味的是,此类“公关”活动从未曝光,但在业内几乎人尽皆知。王小石可能成为第一个揭开盖子的人。 王小石涉嫌受贿被捕后,国务院及中央金融工委相当重视,采取措施彻查证监会一些部门。 这些措施包括,金融工委成立专门小组进驻证监会,分头约谈各部处正副级负责人,要求对各所辖工作展开全面自查,15天内上交书面报告;重点对发行监督部及发审委工作处所有人员进行一对一排查,并将排查报告与所负责的发行上市企业连带隔离核实;包括新发、增发、转配在内的所有融资工作全面无限期停止,期间不再接收各类融资的企业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