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财证券资金紧张欲增资扩股 摩根大通有意接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4日 11:2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向文件 成都报道 摩根大通正在实施自己的西进战略。 11月23日,由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亚太区高层组成的考察组现身川财证券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财证券”)射洪县营业部,据悉,考察组还将奔赴川财证券南充营业部,而
摩根大通银行正在一个接一个营业部地开始全面了解川财证券。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10月14日,摩根大通银行亚太区董事长白瑞甫率领的代表团,已经拜会了四川省省委书记张学忠。 消息人士介绍,白瑞甫向张学忠介绍了摩根大通和川财证券洽谈参与其增资扩股的计划,并表示了摩根大通希望控股川财证券的意愿。 “如果摩根大通运作成功,川财证券将是国内第一家通过增资扩股形式完成合资的证券公司。”有投行人士如是分析。 川财困局 资料显示,川财证券正式成立于2001年,当时,四川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联合射洪县、南充市顺庆区、犍为县的国有资产授权管理单位共同发起设立川财证券经纪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9291万元,拥行沪、深交易席位5个,6家证券营业部。 在川财证券的股东结构中,四川省国资公司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射洪县、乐山市五通桥区、南充市顺庆区、犍为县等四家国有资产授权管理单位的股权基本在6%到10%之间。 2002年4月19日,川财证券在国内率先提出“零佣金”,客户激增,一夜成名。 但此后,由于整个二级市场的持续低迷,券商厄运难逃,基本都陷于亏损之中,川财证券也不例外。 四川国资公司高层称,川财证券目前的净资产只有注册时期的80%左右。11月19日,川财证券有董事称,鉴于目前市场状况,2004年川财证券亏损已成定局。 11月22日,川财证券某高层也证实了川财证券目前资金紧张,经营非常困难的说法。 摩根大通接盘? 日前,四川国资公司高层透露,川财证券本次增资扩股将按照综合类券商的标准,即注册资本至少要达到5亿元以上。而根据目前川财证券实际注册资本金推算,川财证券此次至少将新增资本金40709万元。 四川国资公司的高层还透露,目前川财证券增资扩股方案已经上报到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接到方案后,正在征询四川证监局、四川国资委、四川省经贸委等部门的意见。 “具体增资数额还得等到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之后,才可以最终定下来。”他说。 上述川财证券某高层透露,川财证券运作增资扩股一年多来,接触的国内外公司其实很多,先前是和贵州的一家上市公司有过接触,但现在主要是和摩根大通银行接触。目前双方还处于意向接触阶段,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最后方案也还没有出来。 该高层指出,虽然川财证券盘子很小,没有烂帐,但是在没有正式签约之前,整个运作仍然存在变数。 该高层称,摩根大通主要是北京代表处在参与运作。川财证券和摩根大通合作探讨的关键是,摩根大通将直接采用增资扩股的方式进入,而不是以并购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减少很多程序。 这位高层透露,目前,川财证券、摩根大通两方都跟证监会沟通过,估计在今年12月到明年1月就会报方案至中国证监会,最迟不过春节。 另据四川省财政厅官员介绍,川财证券和摩根大通已经谈很久了,上个月摩根高层到达四川,省里主要负责人出面接见,这将加快双方的沟通和合作。 摩根难题?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川财证券如果增资扩股成功,则势必将借助摩根大通的投行优势,将投行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从表象上看,四川省国资公司正在有意识地把旗下的华西证券和川财证券,通过并购、增资扩股等手段实现民营化和国际化合资,实现两条路发展的布局。 但四川国资公司高层承认,摩根与川财证券即便合资成功,也将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他称,由于摩根大通不能做经纪业务,川财证券的这部分业务以后如何处理,将是一个难题。 这位高层接着指出,两年前的“零佣金”使川财证券名噪一时,但今天川财证券的经纪业务却让重组有些棘手,摩根大通会不会因此却步,现在还很难说。 另外,由于国资委等部委3号令的出台,川财证券国资转让还必须在产权交易所挂牌,哪家企业最后摘牌目前还难预料。 摩根大通亚太区媒体部张环称,公司类似的谈判很多,也一直在积极寻找这种合作伙伴,但能谈成的很少,只要没有最后签约,都是说不清楚的。 目前,中国合资券商不少,如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工商东亚以及稍后成立的华欧国际、巴黎百富勤等,但直接通过增资扩股或并购而成的合资证券公司目前尚没有先例,川财证券、摩根大通正在探索。 有投行人士分析,据2002年7月开始执行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规定,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外资在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已经明确向四川省高层提出希望控股川财证券的摩根大通,显然将触及这一政策红线。 这位人士最后指出,由于近几年民营证券公司问题不断,可能证监会更倾向于国外大投行的进入。尽管如此,如果外资大投行希望在合资公司控股,政策门槛横亘在前,“开天辟地”绝非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