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董事总经理袁淑琴表示全流通无需一步登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 08:10 证券时报 | |||
———瑞银证券董事总经理袁淑琴眼中的中国资本市场 本报记者 郭蕾 刚刚获准增加2亿美元QFII投资额度的瑞银证券亚洲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同时身兼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委员的袁淑琴日程排得满满的。作为一个就职于外资机构的中国人,袁 淑琴和她的出生地香港一样,发挥着沟通海内外资金和经验的桥梁作用。在美国、英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的法律及证券相关工作经验,使她能够站在跨国界、跨领域的平台上更客观地审视中国资本市场。抓住机遇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袁淑琴认为,“国九条”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机构和人员到境外从事与资本市场投资相关的服务业务和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以及认真研究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非常好。她说:“好啊!竞争嘛!要让国内的证券从业人员与境外同行有交流,而交流最好的办法就是参与。当然,参与应该是有条理、有限度和有步骤的。为了控制风险,开始的时候可以小规模地参与,先选择一些风险较小的投资品种,然后随着投资者对海外市场了解的深入,需求的增加,再逐步扩大投资的广度和深度。”她认为,“走出去”的过程固然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但现在就应该迈出第一步。 最近,QFII数量不断增加,投资额度也日益增多。面对众多同行的竞争,袁淑琴显得非常坦然。她说:“我们很欢迎更多的QFII进来。因为内地市场需要更多地推介给境外投资者,毕竟,一两家机构的力量还是有限的。大家一起去研究A股,向境外投资者介绍A股市场,共同把这个蛋糕做大。这样,我们在这个市场里的份额可能会缩小,但是市场做大了,我们的收获会更大。我们的目标是保持领先地位,但同时希望更多人来参与。只有在很多人参与的市场里保持领先地位,才是真正的英雄。” 袁淑琴说,走出去、请进来的进度应该越快越好。中国加入WTO的时间表是不等人的。而更重要的是,任何经济都有高潮,有低谷,现在中国经济正是最旺盛的时候,海外投资者希望进来,海外市场也都欢迎我们走出去,为什么不抓住这个大好的机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国内市场呢? 袁淑琴还表示,海外的投资者对中国公司非常感兴趣。她说:“据我所知,已经有海外的基金经理派人到北京、上海等地考察,自己去发现一些有投资价值的公司。” 全流通没必要一步登天 关于如何解决目前困扰国内资本市场的全流通问题,袁淑琴认为,实现全流通是一个很好的远景,但没必要一步登天,循序渐进才是比较现实的原则。事实上,即使在海外股市,也没有绝对的全流通,很多国际指数都有一个free-floatfactor(自由流通系数),这说明其成份股也并非是全流通的。 “目前是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了。”袁淑琴认为,可以先找一些质量和投资周期都较有吸引力的公司进行试点,反响好的话,再逐步推广。而在这个过程中,弹性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必要给公司设定任何的时间表和模式,因为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同,而且在目前市场经济情况下,应该让市场去决定。应该让公司根据现有的公司条例、上市规则等,与股东进行磋商,最好是大股东提出方案,征求小股东的意见,达成共识后再进行。她表示,没有任何方案能够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只要尽可能照顾到更多投资者的利益,大家应该是能够接受的。 价值投资不等于蓝筹投资 ST黑豹(资讯 行情 论坛)2003年年报显示,瑞银曾经是该公司第十大股东和第六大流通股股东,素以价值投资自诩的QFII选择ST股票的确让国内不少投资者费解。对此,袁淑琴表示,首先,买入ST黑豹的并不是瑞银,而是瑞银的一个客户,而且是一个非常资深的机构投资者;其次,价值投资不等于只投资蓝筹股。她说:“我们希望从蓝筹框框中走出来,看看中小型的公司,就算是ST公司,只要其基本面有望反转,我们也会感兴趣。” 袁淑琴认为,国内的基金之所以表现不突出,主要是因为其投资方向趋同。要做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必须善于发现别人没发现的投资机会,这样才能跑赢大市。好的基金经理必须有自己独到的眼光。 袁淑琴拿出一份内部资料,指着显示瑞银交易量变化图标告诉记者,今年1-2月份瑞银的成交量比较大,因为当时的额度还没用完,2至6月的成交量较之前减少,主要是因为手中的额度用完了。但是,这段时间股票的流动非常平稳,即使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在宏观政策出台后持续下跌的情况下,瑞银无论是卖方或买方的成交量并未因此大幅加大或减少。“所以,究竟是瑞银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投资,事实说了算。”袁淑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