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规律储蓄 懒惰投资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 21:12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加州5月23日讯】回首来路,真的让人不能不感慨万千:我第一次在MarketWatch发表文章,已经是十年之前的事情了。那时我刚刚发行自己的第四本著作“网络中的共同基金”,当年的投资者还有很多根本不知道浏览器为何物呢。 十年弹指一挥间,现在我已经发表了多达1400篇文章,正在写自己的第十本书了。 十年过去,现在是时候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记忆了。回过头来,我发现在自己的这些文章当中,其实一直贯穿着两个关键性的主题:1997年5月27日的专栏是关于自助投资的,告诉投资者应该如何利用三年至四支共同基金构筑一个成功的投资组合。这其实就已经播下了“懒惰投资组合”的种子。 我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于1997年5月20日,谈论的是美国最大的问题之一--当时我们的储蓄率已经下跌到了4.5%。遗憾的是,今天的局面要比当年还要糟糕。投资者总是不肯听从逆耳忠言,于是储蓄率就如同刹车失灵一样不断下滑。 文章从美林证券的第四份年度“婴儿潮退休指数”开始,为美国人拉响了警报。 尽管这报告主要是针对1946年至1962年间出生的7600万美国人,即所谓婴儿潮世代,但是所有其他的美国人乃至于全球各地的投资者都应该对其予以足够的关注。他们必须明白,自己应该尽早为未来进行规画,从当前的消费和借贷模式转向储蓄和投资模式。 事实总是那么令人烦恼:“回望1980年代,美国人总是习惯于将自己任意支配收入的大约8%投入储蓄。不过,在短短的十七年过后,储蓄率却下跌了大约一半。到1997年,我们的储蓄率只有任意支配收入的4.5%了,只有其他工业化国家整体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 现在,又是十年过去了,我们的储蓄率已经滑落到了零以下。我们的消费更加狂热,储蓄更少了。一位专家甚至已经做出了“慢性破产”的诊断。 政策面鼓励开支 我在文章当中做出了预言:“最终,不仅仅是个人投资者,整个国家都会因为这种对消费的偏爱而遭到打击,成为一个缺乏投资资本的债务之国。”我们的消费心实在是太过狂热了。 事实上,和1990年代相比,我们生活当中的变数是增加而非减少了。某种意义上说来,或许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我们才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即刻的满足和短期消费,而有意忽略对于未来而言至关重要的储蓄。“事实的确是难以置信。我们如果想在六十五岁退休,就必须将储蓄率提升整整两倍。如果我们退休之后希望保持舒适的生活,没有百万美元是不可能的了。” 可是,人们仍然是置若罔闻。华尔街对这一切是没有多少热情的,因为他们的实际目标只是一小部分人:美国的800万百万富翁。“华尔街对于投资大众、对于2亿9200万投资组合平均规模不足5万美元的美国人没有什么兴趣。华尔街的目标是那些富人,那些控制着美国85%财富的人,因为只有他们才能支付巨额费用。” 当然,另外一个原因也不能忽略:公共政策实际上是在鼓励消费,打压储蓄。口头上的说法是一个样子,但是在实践当中,华府、美国企业界和华尔街都希望普通美国人成为短期消费者,为企业盈余提供动力,推动股价的上涨。 不幸的是,在这一进程中,美国将不可避免地在世界第一债务大国的泥潭中愈陷愈深。 懒惰投资的胜利 1997年发表的第二篇专栏对于我也是一个启发,而这些想法最终催生了“懒惰投资组合”。这篇文章以Kiplinger的1997年共同基金年度报告开篇,后者拥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标题:“你永远不必拥有的9111支基金!” 我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怀疑:“你其实只是需要3支或者4支基金,但是你真的能够忘记其余的9111支吗?”我们指出:“在这一资讯超载的年代当中,每年都有超过600支基金闯进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能够帮助投资者迅速穿越那些无用垃圾的指导都值得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 Kiplinger的指导可谓言简意赅:“将你的全部投资整合为一个整体投资组合,这工作的简单程度超过你的想像……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他们其实只需要3支基金。那么其余的9111支基金呢?你很快就会忘掉它们曾经存在过。” 9111支实在太多 真正理想的投资组合其实只需要少数基金:“感谢上帝创造的这一小小奇迹不过,你真的能够忘掉99%的基金吗?完全忽略9111支基金的存在?恐怕很难。不过,Kiplinger编辑们的放肆的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当时深感振奋,建议投资者“用这本价值6美元的杂志来代替自己的理财规画师”。 种子开始逐渐生长发芽了。我开始着手搜集投资组合的资料,到2002年时推出了第一个“投资组合最懒惰奥斯卡奖”名单。从那时开始,我一直会对这一名单进行定期的更新。 当时的那份年度报告中列出了三个“最佳基金”名单:一个是20支免佣基金的理想投资组合;一个是14个门类中挑选出的200支抽佣基金;一个是来自“9111”中的大多数。 所谓“最佳基金”的名单在不断增加。来自《福布斯》、《财富》、《钱》、《Smart Money》、《Mutual Funds》、《Consumers Reports》、《Working Woman》、甚至《花花公子》的名单装满了一个又一个抽屉。与此同时,共同基金市场的总规模也从1997年的3兆美元增长至2001年的6兆美元,再到今天的11兆美元。 投资组合是关键 早在1997年,我们就已经发现了这些名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更早就揭示了问题的答案:那些最多不过11支免佣、低成本指数基金构成的“懒惰投资组合”更为多元化,表现更为理想,远远好过所谓最佳名单。 比如,在2001年的投资业界专业报纸InvestmentNews当中,就有文章介绍了一次研究,后者发现所谓“最佳”基金的表现其实只是平平而已。文章的结论是:“如果你购买了去年各种最佳名单中的全部基金,那么你赔钱的可能性甚至要超过赚钱。” 今天,这样的名单还在进一步泛滥,尽管I-News早在2004年就指出,超过75%的积极管理基金表现不及整体市场。2007年的I-News则指出,只有13%的基金能够持续获得顶尖评级。遗憾的是,杂志仍然钟爱这样的名单,因为这其实是客户们的变形广告。 其实,在这十年中的1400多篇文章中,我一直是在不断传达两个消息:规律储蓄;懒惰投资。在下一个十年当中,恐怕我们也不会有重要性超过这两者的发现。 (本文作者:Paul B. Farrell)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