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华华
美国政府17日公布金融监管改革白皮书,拉开了美国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体系改革序幕。
该来的终究要来。美国金融体系过度创新引发了一场国际金融危机,如今终于要为此付出挨“手术刀”的代价。这给国内金融消费者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美国政府新公布的金融监管改革白皮书,狠扇了银行业奉为法宝的“国际惯例”一记耳光。
白皮书所提出五方面改革目标,其中第三方面是“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不受不当金融行为损害”。为此,白皮书建议:建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以保护消费者不受金融系统中不公平、欺诈行为损害;对消费者和投资者金融产品及服务强化监管,促进这些产品透明、公平、合理;提高消费者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行业标准,促进公平竞争。
在保护消费者方面,最吸引人的计划就是建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A)”。据介绍,CFPA将有权制止那些“不公平的条款和交易”,并有权对相关违规公司实施处罚。此外,新机构还有权改革美国的抵押房贷法律,确保消费者获得清晰全面的信息,并了解各种抵押贷款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状况。对于CFPA,如果我们换作中国话去表述,就是美国消费者将有自己的“娘家”。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意味着我们国内银行业所依仗的“国际惯例”本身已被动摇了根基。未来,美国的消费者与银行家将处于对等地位,美国银行家们即将失去创设“国际惯例”的自由,而必须学会更多地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否则,假如美国消费者认为某项条款“不公平”,他们将可以向自己的“娘家人”求助,并借助后者的监管权修改这类条款。
反观我们国内,在近年银行业所引起的诸多争议之中,一个最为显著的现象就是:银行业不顾广大消费者的强烈反对,随意举起某个所谓“国际惯例”,利用银行业垄断地位宰割消费者。比如,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小额存款账户收取管理费等,因为明显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都曾遭到了广大消费的强烈反对。虽然跨行查询收费已经被取消,但是,有些银行还是用“国际惯例”作为护身符,增设收费项目。
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更为隐蔽的是国内某些银行业自设“霸王条款”,用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去约束消费者,把损失和责任都一股脑儿推给消费者,却极力为自己减少损失和逃避责任。最典型的比如说,银行从来不肯承认ATM机会吐出假钞,而ATM机出错多吐钱却要追究消费者责任。
可见,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吹来了一股新风,也扇了“国际惯例”一记耳光。今后,我们要警惕国内金融业以“金融创新不足”为由,在加快金融改革步伐的同时乱设收费项目。我们有理由希望类似CFPA的机构也能在国内出现,彻底让所谓“国际惯例”消失,而构建符合国情的“中国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