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大银行缘何急于归还救命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0日 16:42  新华网

  新华网华盛顿6月9日电(记者 刘洪)去年下半年,当美国政府推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时,正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美国各大银行可谓“感激涕零”,纷纷抢着要上这条“救生船”;但近来,美国银行巨头们却又竞相表示要提前归还“救命钱”。在它们的要求下,美国财政部9日也终于开启“绿灯”,宣布10家大银行可提前归还680亿美元救援资金。

  此一时、彼一时,之所以会有近乎完全相反的情形,主要有内外两个因素。从外因来看,随着美国信贷市场逐渐解冻,大银行生存危险警报开始解除,这使它们可以不必再依靠政府资金的支撑。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是,在奥巴马政府公布“压力测试”结果后,19家大银行中有16家已顺利通过资本市场筹措到了752亿美元资金。另外,由于政府关键时刻出手相助,美国银行业已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花旗集团、富国银行、高盛集团第一季度都取得了不错的盈利业绩,这使它们提前退还资金成为可能。

  从内因上看,对美国各大银行来讲,有诸多限制条件的政府救援资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紧箍咒”,它们必欲去之而后快。摩根大通公司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就曾对获得政府250亿美元援助资金悔恨不已,认为拿这笔钱代价巨大,最好的解脱方法就是尽快还账了事。至于还要不要借新款,他的回答斩钉截铁:“我们已从中吸取到了教训。”

  让银行巨头们最感头疼的是伴随政府援助资金而来的“限薪令”。按照美国政府的规定,得到政府资金救助的美国金融企业高管最高年薪不得超过50万美元。美国国际集团爆出“奖金门”后,众议院曾一度通过一项奖金税法案,该法案更是规定相关企业高管年度奖金如果超过25万美元,奖金税税率将达90%。尽管这项法案最终并未付诸实施,但严苛的规定、对企业高管收入的种种限制以及社会舆论的反感指责,让银行高管们如坐针毡。

  另外,接受了政府的救命钱,就必须按照政府的要求加大贷款投放,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但对美国银行机构来说,它们担心这样会导致银行面临更多坏账,并损害其更好的盈利机会。这迫使银行高层认定,应尽快摆脱政府的救助。

  对美国政府来说,10家大银行提前归还政府救援资金,有喜有忧,但总体上喜大于忧。喜的是,提前收回政府救援资金,一则可显示金融市场已开始恢复,这有利于进一步鼓舞信心,加快经济复苏步伐;二则可将回流资金用于其他更需要支持的金融机构,增加政府回旋余地。所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财政部长盖特纳9日均对10家大银行提前归还政府资金表示欢迎,认为此举意味着美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上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令政府担忧的是,一些银行仍面临巨额坏账等潜在威胁,它们如果在还未到达安全彼岸情况下,就匆忙跳下“救生船”,以至呛水甚至溺水而亡,受害的还是美国经济。所以,奥巴马和盖特纳在欢迎银行“还账”的同时,也反复警告,美国金融危机仍远未结束,各方仍需谨慎应对。

  美国政府的谨慎,也可从此次确认的可“还账”10家大银行名单上看出。在这10家银行中,运通银行、高盛集团、摩根大通公司、道富银行等都顺利通过了此前的“压力测试”;而摩根士丹利公司也因为情况相对较好而被网开一面。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等3家主要的商业银行,则不在此次名单之列。

  尽管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中很多资金将不可能顺利收回,但针对美国大银行的救助事实上却是盈利的。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至少在救助银行业方面,美国政府的举措还是比较成功的。

  其中的启示有两点:第一,在金融市场面临危机之时,政府出手有时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危机,增强市场信心;第二,政府举措必须张弛有道,比如在救助企业时,也必须设定相应的“紧箍咒”,让这些企业意识到,政府的钱或纳税人的钱,绝不是免费的午餐,这样做有利于政府收回援助资金。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