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垃圾债成美资本市场复苏先行军

投资者的风险胃口开始变得越来越大,最近已经开始大规模投资垃圾债券了
投资者的风险胃口开始变得越来越大,最近已经开始大规模投资垃圾债券了

  证券时报记者 孙 媛

  本报讯 这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垃圾债,正在成为现在美国资本市场复苏的先行军。这看起来耸人听闻的言论,却被最近一个月美国垃圾债市场交易和承销的火爆印证。尽管策略师们警告称市场情绪可能过于乐观,但投资者认为去年的大举抛售已令市场估值过低,乐观情绪导致他们纷纷提高了风险头寸。

  收益与违约率齐高

  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泰克矿产公司等上周共发行了73亿美元的高风险垃圾债。与此相对的是,上周有五个美国公司债宣布违约。越来越多的公司可能在他们的债务上承担违约的风险。根据标普的数据,随着马克四世和工作流管理公司的加入,今年已有76个或7%的非投资级公司债违约。标普预测明年3月之前这一比率将达到14.3%,也就是说,每个月将有17家公司违约。

  与此同时,在高收益市场上,债券正在源源不断地印制出来。根据彭博社数据,上周二和周三,非投资级债券卖出47亿美元,占到今年目前为止的16%。泰克矿产公司42.25亿美元债券是去年6月以来发行量最大的垃圾债。上周二下午定价结果出来后,定价在94.65美分与95.25美分之间的泰克债券分三批流入二级市场,最高一只当日涨了7个点。由摩根大通、花旗、德意志和高盛联合承销的固特异上周将本来5亿的发债计划扩大到了10亿,并将整个时间表向前推进,以抓住最好的市场时机。

  分析人士指出,并不是投资者看不到违约的风险,而是他们认为违约已经包含在价格因素中。但是数据显示,尽管违约率在上升,垃圾债的收益却没有因此下降。根据美林研究部的数据,CCC评级的债券收益4月份上升了15.8%,垃圾债更是上升了14.1%。这使得这些高收益债券的表现接近历史最好水平,它们4月份的平均回报率在9.69%,此前非投资级债券的最好记录是1991年2月创下的8.68%收益回报。其中,农业类高收益债券在过去1个月的投资回报率达到5.63%,矿业更是高达12.66%,而最高的零售业债券,投资回报率甚至达到16.04%。汤森路透数据显示,近期新发的债券与国债的利差甚至扩大到100个基点以上,能源传送公司在4月初发行的债券利差达到了232个基点。

  利差增大是诱因

  以逐利为本的机构投资者在垃圾债的复苏中难脱干系。去年9月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后,流动性大规模从美国资本市场上撤走,企业债与美国国债的利差曲线陡然上升。巨大的投资回报增长压力,加上企业债券市场上高扬的利差曲线,使在信贷危机中深受打击的机构投资者选择重返垃圾债市场。Advantage Data数据表明,高收益债券发行额在2008年6月达到173亿美元高峰后,曾一路下滑至2008年底6.9亿美元的谷底,进入2009年以后,市场逐步解冻,截至4月第三周,高收益债券的发行额已经达到80亿美元。

  “为什么垃圾债券的价格涨这么多,就是因为投资者的风险胃口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了。之前还是小心地试探投资高等级债券,最近大家已经开始大规模投资垃圾债券了。”Advantage的赵伯贤透露。

  美国银行业整体面临集资的压力,无论这一压力是否来自政府。对于一直靠“借钱放贷”模式经营的美国银行来说,自然不会放过在高收益债券市场上大捞一笔。除了债券本身承销和发行的佣金收入,自营业务收入的暴涨无一例外地体现在多家美国银行的一季报上。

  根据高盛季报数据,今年一季度,高盛固定收入、外汇和大宗商品交易部门的营业收入高达65.6亿美元,比去年4季度增长了34%。摩根大通一季度固定收益部门的收入高达48.8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00%。花旗集团今年一季度固定收益业务收入达到47亿美元。花旗集团特别投资部门副总裁管大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银行业盈利大幅增加的原因在于“现在市场上买卖价格之间价差的加大和交易量的大幅上升”。

  AMG数据显示,散户对于垃圾债价格的哄抬也有份参与,因为高风险共同基金上个星期的7.78亿美元已经是连续第八个星期净流入,八周累计共有40亿美元资金流入。对冲基金也是同谋,它们最常用的操作手法就是买最便宜并且评级最差的债券,因为如果债市向好,这些价格低廉的垃圾债涨得最快。

  “总的来说,近期各个公司盈利能力并没有增强,但是投资者明显受到经济数据好转的鼓舞。”惠誉信贷政策研究部董事总经理Mariarosa Verde指出,现在认为债市已经完全恢复为时过早。Verde表示,“高收益市场现在是有反弹,确实有人利用这一轮行情融到了钱,但是公司的违约率将来还会上升。相信今年高收益债券的违约率会是去年年底的两倍。”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