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学家:美银行业首季盈利暴增难持续

  证券时报记者 孙 媛

  “有些分析师可能很乐观,但显然那是错误的。”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昨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富国银行第一季度的利润来源于房主在低利率下再融资后缴纳的按揭费用,现在再融资已经结束了,你认为按揭费用收入还能持续下去吗?”

  增长受惠于政府调控措施

  虽然富国真正的盈利情况还要等财报公布才可以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富国银行、高盛以及即将公布一季报的其他银行,利润增长主要受惠于政府近期的一系列经济及财政调控措施。富国的盈利预报和高盛超预期的一季度表现带领银行股整体上扬,涨势贯穿了整个复活节假期。高盛周一股价涨4.7%到130.15美元,将于本周稍后时间公布一季报的摩根大通和花旗银行,则分别涨了2.9%和24.3%到33.7美元和3.79美元。

  高盛一季报数据显示,盈利最大亮点来自于固定收益、现金及商品部门贡献的65.6亿美元交易费用收入,这在过去的历史高位上又提升了34%。这一收益主要得益于高盛在固定收益类债券投资的买卖差价,在过去六个月中,买卖的利率差几乎扩大了两倍到19个基点。

  “接下来,增发配股会大量出现。”这是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接到证券时报记者电话后的第一个反应,“即使不是百分百确定,我也有99.99%的把握认为这是熊市的反弹行情。这轮反弹的标志就是这些爆出高利润的公司开始趁机增资扩股,谁要是上当,那就是永远的套牢。”高盛上周五宣布,将发行50亿美元普通股以筹集资金偿还政府救助款项。该集团去年秋季获得美国联邦政府100亿美元注资。据美国市场人士普遍猜测,高盛此举是为了摆脱政府的薪酬限制。

  部分利润不可持续

  环球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告诉记者,像高盛这类投行的利润,有些是不可持续的,比如来自于债市波动中CDS的买卖差价,有些是不稳定的,比如外汇交易的收益。据记者了解,高盛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自营业务,包括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在内的其他部门盈利能力还在倒退。财报显示,高盛投资银行业务在2009年一季度收入为8.23亿美元,同比下降30%。资产管理收益则下降28%到9.49亿美元。高盛(亚洲)虽然此前宣布将所持工行80%股份的锁定期自动延长一年,但是截至3月27日的一季度财报显示,此项投资账面亏损已达1.51亿美元,高盛全球私人投资合计净亏损14.1亿美元。

  “某些传统商业银行能够持续盈利,因为总体而言消费信贷和企业信贷的恶化速度在放缓,相应的坏账拨备也在放缓,但是暂时还看不到以投行和资产管理业务为主的投资银行明显的利润增长点。”向松祚表示。近几年富国一直享有略低于5%的净息差,比其他同类银行要高两个百分点,一季度富国的抵押贷款部门预报新增贷款1000亿美元。不过,富国规模庞大的房地产抵押贷款投资仍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一季度80亿美元的各种减记被分析家认为并未达到要求水平。

  危机终结曙光尚未出现

  “不良资产价格没有发生改变,这些银行没有创造价值,只是利用股市将资金重新分配。”谢国忠说,“这些银行家玩的就是这个游戏,头几个月先将利润做得很差,然后接下来几个月再爆出一些惊喜,真正有多烂只有自己知道。” 金融类股自今年3月9日以来已经飙升了62%,高盛的开门红,无疑为接下来将报告成绩的银行和股市的反弹行情均造成了压力。对于大量接受政府贷款的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来说,虽然关于小亏和大赚的预期不一,但是市场已为其良好业绩的到来张开了双臂。一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弹行情的结束随时有可能发生。

  美国银行业的另一背景是,美国政府即将公布19家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如果测试结果显示银行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扩充资本金,他们的首选将是从私人手中募集而不是政府。一个好看的报表和一轮好的行情是这些银行现在最需要的。现在看来,此时配股的意义不单是利用波动行情赚钱,还有逃脱政府监控的双重意义。毕竟,华尔街的大佬们已经在公开的言论和私下的做法中多次透露出对政府控制的不满。

  东方汇理银行近期报告预计,美国银行业的贷款损失占全部贷款规模的比例将从现在的2%上升到2010年底的3.5%,大萧条期间,这一比例是3.4%。“对于美国银行业来说,企业和消费者贷款违约正在发生,我们将要看到金融危机更深层次的表现,而不是快要终结的曙光。”迈克尔·斯宾塞向记者表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