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G7:警惕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来


视频:G7发表反贸易保护声明  媒体来源:东方卫视《东方新闻》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

  本报讯 14日,为期两天的西方七国财长会议(G7)在罗马闭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理所当然成为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会议发表的最后公报指出,西方七国财长承诺将采取一切措施推动就业和经济增长,同时强调将致力于避免贸易保护主义。

  建立世界新经济秩序

  会议结束后发表的公报指出,各国应立即采取一致措施确保金融市场正常运转,稳定消费者和企业信心,打击贸易保护主义。与会者认为,稳定金融市场和推动经济增长是各国需要采取措施的优先目标。为恢复金融市场信心,各国政府需要继续提供必要的资金。

  改革国际金融监管机制也成为重要议题之一。各国代表都表示,此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弱点,需要对此进行改革。意大利财政部部长特莱蒙蒂强调,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建立一个与全球市场结构相协调的经济新秩序。与会者也同意,在未来4个月的时间里,共同起草有关全球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市场规则和原则,以制定国际金融市场的合法标准。

  意大利是2009年G7集团的轮值主席国,G7成员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经济均陷入了衰退。就在上周五,德国公布去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出现2.1%的负增长,创下近22年以来的最大衰退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在会议间隙表示,全球经济已经接近衰退,发达国家经济现更处于严重衰退之中,目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2009年全球经济形势会比预期得要好。

  警惕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成为与会者关注的一大焦点。公报指出,G7将继续致力于避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与会官员表示,贸易保护主义对经济稳定构成威胁,任何旨在促进个别或少数经济体增长的保护主义措施都将有害于全球经济的繁荣。

  而美国刚通过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有关“购买美国货”的条款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与会的美国财长盖特纳解释称,美国不会使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来推动本国经济的复苏,条款的实施将“遵守自由贸易规则”。尽管如此,仍有反对人士仍表示担忧,认为此条款将使美国公共建设支出增加25%,甚至可能引发全球贸易大战。

  日本财务大臣中川昭一表示,日本坚决反对保护主义政策。英国财政大臣达林表示,当下与保护主义作斗争尤为必要,美国应该很清楚自己对世界应担负的责任。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也指出,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曾出现极具破坏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各国都应尽力确保历史不会重演。

  此外,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表示,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国家的影响令其担忧。为减轻金融危机对贫穷国家的影响,佐立克敦促发达国家将其财政刺激计划中0.7%至1%的资金用来帮助贫穷国家。

  世界银行12日发表声明,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将造成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激增,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的目标正面临严峻挑战。据最新测算,由于经济增速放缓,2009年全球每天生活费在1.25美元以下的赤贫人口将新增4600万。

  G7霸主地位渐失

  G7各国对中国出台的经济刺激措施表示欢迎。而就在两周前,指责中国“操纵汇率而谋取利益”的美国财长盖特纳在会后也表示,中国在稳定经济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很愿意与中国进行密切合作。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G7正在失去其领导世界经济的地位。有美国媒体表示,随着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金砖四国”的经济不断崛起,G7的决策越来越不能代表世界经济的整体利益,G7也许要开始“靠边站”,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发展的G20集团。

    相关专题:

    次贷危机进一步加剧

    相关报道:

    G7:剑锋直指贸易保护

    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闭幕 美国解释国货条款

    G7空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G7对中国拉动经济巨额财政拨款表欢迎

    G7对中国拉动经济巨额财政拨款表欢迎

    拯救世界经济 G7还是G20

    G7公报即将发布美元汇率走高

    G7财经高官聚首罗马 高呼抵制保护主义

    盖特纳将推动G7采取非常规措施解决危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