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于2月11日就经济刺激方案最终文本达成一致,该方案最终将耗资7890亿美元。其中包括备受质疑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和“雇用美国人”条款。消息一出,美国股市走高。
在美国国会众议院1月28日通过的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新经济刺激方案中,规定构成经济刺激计划主体的基建项目,包括联邦建筑和学校,除极个别例外,将禁止使用外国进口的钢铁材料。
2月4日深夜,美国参议院否决了删除“购买美国货”条款的提议,只做了软化处理,要求实施条款时须“符合美国在国际协议之下的责任”,从而使与美国签订有贸易协定的国家得到一定程度的“豁免”。两天后,参议院又通过了一项“雇用美国人议案”,要求接受政府救助的美国银行在增加雇员时,必须优先考虑雇用美国人。
2月1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总额为83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一计划进一步强化了众议院通过的经济刺激计划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根据该条款,不仅所有使用经济刺激计划资金的公共工程项目所用钢铁必须为“国产”,而且这些工程使用的其他制成品也须使用“美货”。
从市场反映来看,美国民众对此方案的欢迎态度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欧洲、加拿大和中国等贸易伙伴的声音,大家一致认为,在全球经济面临严重衰退的时刻,美国的这一举动很可能引起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战,从而加重全球经济衰退,重挫世界各国经济复苏的努力。这更让人联想起了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国会在1930年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进口产品的关税大幅提高,引发了各国纷纷效仿的贸易战,加剧并延长了当时的经济萧条。
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卷土重来尚无定论,但透过这一方案反反复复的表决历程,我们隐约可以窥见一个被短期民意所挟制的美国政府。正如《金融时报》文章所言,在经济危机的严峻时刻,“愤怒的公民将比抽象的理论更重要”。任何一位议员都无法忽略这场激烈较量背后的选票政治,任何一个总统也无法置身事外做出长远而理智的决策。与其说,这是美国政府在面对危机时的本能自保,还不如说这是在公众意志之下不得不采取的一个政治噱头。
事实上,美国将采取保守的贸易政策的迹象在今年的冬季达沃斯论坛上奥巴马缺席已经初显端倪。回想起去年的11月15日,在华盛顿召开的G20会议上,各国曾有承诺,至少在一年之内不推出任何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但短短数月,各国的政策便从全球联手转向了贸易保护主义。
公众在遭遇金融风暴重创的情况下寻求自保本也无可厚非,但美国一反过去不遗余力地打破尽可能多的贸易壁垒的常态,突然公开宣称自设贸易壁垒确实令人有些意外。人们的担忧不仅来自美国此轮经济刺激计划如此清晰地透露出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更因为这种声音是率先发自有着深厚的自由贸易思想传统的美国,它可能带来的示范作用和连锁效应是无法想象的。正如《华尔街日报》的评论文章所说,“‘买美国货’和其它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能够带来的只有失业,而非就业。它们是对全球经济下滑做出的不负责任、会弄巧成拙的回应。”更何况现阶段,全球劳工、金融等其他形式的保护主义已经大行其道。
正如温总理在本届达沃斯论坛上所说,贸易保护主义显然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各国为保护自身利益的短视做法可能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世界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关起国门救市,以邻为壑,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为深入分析各国救市措施、评估中美经济关系的未来,本报特别邀请了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胡国成(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汤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做深入分析,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第202期。(周慧兰)
相关专题: